本報記者 李勇
6月2日晚間,*ST天娛披露股權激勵預案,擬向包括公司高管和核心骨干人員在內的41名激勵對象授予4340萬份股票期權,設定的行權價格為3.18元/份,業績考核目標為2020年實現盈利,2021年歸母凈利潤不低于3億元。
業績連虧兩年,為實現脫困,順利保殼,*ST天娛寄希望于破產重整。
“公司目前的狀況,僅靠正常業務想扭虧幾乎是沒希望的,只有完成重整才有機會。公司設定的考核目標是今年歸母凈利潤要實現為正,也就是說,順利實現重整將是今年的第一要務。”有不愿具名的證券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此時推出激勵計劃,也是給整個運營管理團隊再加一把火,激勵大家把工作做得更好。”
關鍵時刻推激勵計劃
*ST天娛披露的激勵方案顯示,此次股權激勵計劃要分兩期來行權,行權時需要達成設定的考核條件。對于考核目標的設定,*ST天娛總經理徐德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個條件的設定是立足公司實際情況,結合三大戰略目標,經過審慎討論決定的。
“去年十月份,新任管理團隊上任以來曾提出‘化解債務、盤活存量、發展增量’三大戰略,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來看,當下首要任務是化解債務。”徐德偉表示,“公司目前債務負擔仍然過重,今年必須完成整體債務重組,通過止血實現扭虧,才能‘摘星’保殼,重回發展正軌;同時,公司也正在通過‘盤活存量’和‘發展增量’來增強造血功能,恢復持續經營能力。”
徐德偉表示,在經歷2018、2019年連續虧損后,2020年對天神娛樂至關重要,如何化解巨額債務、消除退市風險、凝聚業務團隊、發展新老業務等都需要逐一攻克。股權激勵是上市公司對公司管理層和核心員工進行激勵、提升員工忠誠度,將公司利益和員工利益進行深度綁定的一種激勵手段。公司三大戰略的實施,無一不需要專業的管理團隊和核心骨干員工的共同努力。作為輕資產公司,資產增值的核心驅動力就是人才,穩定、高素質的研發、運營和管理人才隊伍是公司保持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保障,通過股權激勵綁定核心管理和研發運營團隊,是激發內部活力的重要舉措。
“互聯網行業是典型的輕資產、重人才的行業,下一步,公司會結合發展實際,在不同時期陸續推出新的股權激勵計劃和員工持股計劃,讓更多的持續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的員工成為被激勵的對象,讓更多勤懇工作的員工享受到公司發展帶來的紅利,與公司共成長。”徐德偉講到。
對于公司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清暉智庫創始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天神娛樂近兩年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受宏觀市場及產業政策調整影響。公司在此時推出激勵方案,向市場傳遞了某些信息,但是激勵方案能否實施取決于多個因素,如未來業績表現、股價高低等。”
重整預期逐漸升溫
4月27日,*ST天娛曾披露關于債權人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的提示性公告,也被市場視為公司重整的一個重要“前奏”。隨后的5月份,公司股價連續上漲,截至6月3日收盤,公司股價較4月29日的前期低點已接近翻番。宋清輝認為,“近期公司股價市場表現背后仍是游資在炒作,公司重整具有不確實性,實現的難度較大,如果能順利實現重整,對公司或有良性影響。”
前述證券分析師認為*ST天娛近期的市場表現,或是投資者出于對公司重整的預期。
2019年下半年,*ST天娛曾爆出股東間出現爭執。不過,在后來的董事會改選時,重要股東間實現妥協,協商產生了新一屆董事會。隨后聘任的新一任管理團隊帶領公司為保殼脫困,開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工作。2020年5月15日晚間,*ST天娛披露公告,稱接到公司第一大股東通知,獲悉其已簽署《承諾函》,不可撤銷地承諾放棄其持有公司股份對應的表決權。對此,前述證券分析師認為這是股東間徹底和解,齊心合力挽救公司的一個重要體現。*ST天娛在當時的相關公告中表示,“本次權益變動有利于促進公司中小股東行使表決權力,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保障上市公司穩定、長遠發展。”
“公司過去不論在游戲還是廣告營銷領域的產品布局,都是對互聯網流量的經營,目前已初步形成游戲運營與電子競技互為促進、品牌內容整合營銷與數字營銷渠道多維度推廣、自有流量平臺與移動應用分發同步增強的產品矩陣。”對于公司未來業績修復與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徐德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公司將圍繞流量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持續夯實流量生態圈,實現流量聚合并通過游戲競技、數字營銷等業務持續變現。”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前述證券分析師認為,“重要股東間步調一致,公司的各項業務也在穩步推進,待法院式受理后,公司的重整就將進入實質階段。”
(編輯 田冬)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