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來,不到六年時間里,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接連三次出現大規模死亡災情,不僅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也讓獐子島在資本市場的形象一落千丈。據獐子島最新披露的年報,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7.29億元,同比下降2.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92億元,較2018年同比減少1321.41%。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對獐子島2019年財報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對公司內控鑒證報告出具否定意見。
能否重贏市場信任?
“無論原因如何,獐子島短期內扇貝接連受災,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管理層都是有責任的。對于未來的發展,應該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對公司負責,對島上的民眾負責,對廣大投資者負責。”對于獐子島底播扇貝接連出現問題,有熟悉資本市場的一位專業人士認為,“無論是主觀故意,還是客觀外因,沒做好就是沒做好。作為上市企業,應該建立有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風險管控也應做的更好,資本市場有資本市場的規則,資本市場有資本市場的評價體系,一而再的出問題,就怨不得市場的不認可,也怨不得他人的負面評價。”
海洋牧場不斷受災以來,獐子島也一直在調整和應對,公司披露的2019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不斷提升加工類產品、貿易類產品、苗種類產品盈利能力,在底播蝦夷扇貝對整體收入及盈利能力支撐逐漸下降情況下,養殖板塊的海螺、海參、鮑魚、海膽等多元化的土著養殖品種逐漸發揮了積極作用。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苗種類產品收入9282萬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318%;活海膽收入3060萬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42%;牡蠣實現收入2951萬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47%。食品加工板塊,休閑即食類產品收入1.02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31%,海參加工品也有小幅增長。年報披露數據顯示,2019年獐子島經營現金流持續改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84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31.74%。2019年,公司貸款總額也由年初的26.79億元下降到年末的24.98億元,信貸周轉中并未發生任何欠息或者逾期的失信行為。
年報中,獐子島表示要逐步提升資本市場信心,2020年,要努力達成與龍頭企業地位相匹配,與優質資源相匹配,與產品品質相匹配的經營結果。要努力為股東、客戶、員工創造增值空間和回報基礎,樹立公司良好形象,贏得市場信任。
“一次次災害用血淋淋的創痕告訴我們,敬畏自然、尊重規律、保護生態永遠都是人類的必修課。但持續加強對海洋生態的系統性認知和技術性創新,才是規避風險、少走彎路的根本途徑,這也將是我們現在和未來要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吳厚剛表示要夯實基礎,重新出發。
“要想重拾市場信任,最重要的還是把經營和管理做上去。”對于獐子島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前述資本市場專業人士認為,“產業層面,也應該盡快查明原因,趨利避害。需要加大認識和技術投入,找出相應的對策,而不是因噎廢食,固步不前。”
海水養殖路在何方?
近年來北黃海底播蝦夷扇貝接連出現災情,2018年遼寧沿海還曾發生過圈養海參因夏季高溫而大規模死亡事件,對于災害的頻發,有水產養殖專家認為這也是對目前發展模式的一種警示。
據該水產養殖專家介紹,蝦夷扇貝初期從日本引種之后,底播并不成功,只能在浮筏上養。1988年獐子島在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指導下底播增殖實驗取得成功,拉開我國蝦夷扇貝的底播增殖序幕,并成為我國海水養殖中的一個重要經濟品種。
“引進蝦夷扇貝并試種成功到現在,發展過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長期的探索過程中仍會有很多問題并沒有完全弄清和解決。”該水產養殖專家表示,“2007至2009年間,浮筏扇貝就曾出現大規模死亡減產,但在各方的努力下,加強研究,并針對性的采取措施,現在產業發展的也很好。”
中國海洋大學慕永通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貝類產業是我國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貝類養殖產量約占我國海水養殖總產量的70%。健康發展的貝類產業在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生計來源、增加就業和收入、維持沿海漁區穩定、豐富動物蛋白供應、清潔海域水質和固碳碳匯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