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新中國迎來了70周年華誕。70年風雨兼程,70年崢嶸歲月。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改革開放后的飛速發展,到如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一批批國企的前赴后繼,他們在新中國發展歷程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本報記者 袁元 李喬宇
在中國,哪個使用漢字的人沒用過《新華字典》呢?
自1953年第一版上市至今,《新華字典》已經走過了66個春秋,印刷次數達到數百次。數據顯示,《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超過5.67億冊。此間,中國人的識字率也由新中國建立初期的不足20%,飆升至如今的96%以上。
可以說沒有《新華字典》,開啟民智就難以落實,文化強國亦無從談起。“我們書業雖然是較小的行業,但是對社會和國家的貢獻卻比任何行業都要大些。”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巖借用中華書局創辦人陸費逵先生的話談道。
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北京證監局聯合《證券日報》共同啟動“建國七十周年”系列報道暨“走進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國企”報道活動。此次,《證券日報》記者走進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領略中國出版作為出版國家隊、作為改革開放后國企市場化的標桿以及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從開啟民智到文化自信
書寫《新華字典》速度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程中,中國出版作為出版國家隊扮演了許多重要的角色,其中一個重要角色就是開啟民智的啟蒙者。
“昌明教育、開啟民智”。這八個字是中國出版旗下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創立以來的宗旨。李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作為中國第一家現代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新華字典》所承擔的第一個使命就是掃盲。
中國出版副總經理李巖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
“那個時候中國人的識字率很低,做好文化普及工作是那個時代對商務印書館所提出要求。”李巖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商務印書館從創立之始,就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出版來提升國民的文化水平,并逐漸助力建起新中國最早的現代科學教育體系。
幾十年過去,中國人的識字率由新中國建國初期的不足20%飆漲至96%以上,《新華字典》也修訂十多次,印刷次數近400次。將《新華字典》每一個印次挑一本疊起來,已經能夠壘起一面高墻。李巖稱之為“《新華字典》速度”。
“從傳播文化到傳承文明,在新中國成立的70年來,中國出版可以說沒有辜負出版國家隊的稱呼。”李巖表示,“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素養、精神品質的提升,中國出版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時過境遷,《新華字典》的身份已由初期的啟蒙者變更為文化交流與溝通的傳播者。李巖告訴記者,《新華字典》已經被譯為日語及其他語種在海外出版?!缎氯A字典》譯本的“發行量未必很大,但對于我們國家來說很有意義。因為語言相通之后,他們就會更便捷地去讀我們國家的東西。”李巖透露,《于丹〈論語〉心得》法文版賣出逾10萬冊,單本書版權的預付金達到10萬美元。
我國年輕人的偏好亦發生著變化。從之前年輕人“哈日”“哈韓”愛讀外國文學,到現在中國傳統文化成為潮流。李巖舉例談道,《二十四史》本來屬于讀者門檻較高的書目,近年在我國傳統文化復興的熱潮中,《史記》修訂再版后僅一年之內就賣出兩萬本。
“文化自信就體現在這里。”李巖強調。
內容為王彰顯良性互動
出版國家隊也要從頭打江山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版也卷入市場化的浪潮中。“出版行業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有的民營機構愿意出更高的版稅、更高的預付金去搶占市場。”
盡管身為出版行業的國家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中國出版的“江山”還要自己打。“與很多出版社相比,中國出版的主要產品是大眾圖書。這就意味著中國出版是真正走向市場的。”李巖談道,“因此連續16年排名第一的市場占有率也好,6億元的凈利潤也好,都是靠我們一本書一本書地賣出來的”。
“我們不放過任何出版暢銷書的機會。”李巖談道。目前來看,中國出版旗下不乏現象級作品。2017年,中國出版旗下《朗讀者》銷量達到90萬冊,《中國詩詞大會》銷售70萬冊,《芳華》銷售60萬冊;2018年《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銷售172萬冊。
據開卷數據顯示,中國出版自2016年起在圖書零售市場占有率持續領銜,比第2名的市占率要高出一倍。
內容為王的理念仍為致勝秘訣。李巖舉例談道,中國出版旗下的人民美術出版社曾經出過一套著名畫家的個人作品集,由于封面都是紅色,業內稱之為“大紅袍”。“大紅袍”系列作品的高規格、高品質在中國美術界引起了巨大轟動,成為公認的具有影響力的圖書品牌。時至今日,很多畫家都以自己的作品能夠以“大紅袍”的形式出版作為對于自身藝術水準的認證。
“中國出版對內容把關嚴格,我們不能讓一本書的水準失衡影響整個系列出版物的質量。”在李巖看來,這種對內容質量的嚴格把關成就了中國出版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優質內容不斷塑造、強化品牌,品牌的強化又有助于吸引更好的作家資源,讀者的粘性也能在出版物質量的保證中得到增強。
“我們現在的目標是要提高萬冊圖書的占比。”李巖談道,比如《于丹〈論語〉心得》,再比如《圍城》每年都會有數十萬本的銷量。李巖表示,在不斷重印后,更易實現更大的效益。
據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中國出版去年全年出書2萬余種,其中新書8000余種,重印率為62.3%。銷售5萬冊以上新書143種,銷售10萬冊以上新書59種。
在李巖看來,萬冊圖書占比的提升取決于對優質資源的精品書以及用戶粘性的把握,這是其他很多中小出版社所難以企及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出版仍在擴展著自己的讀者群體。李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中國出版此前曾為一個年輕的漫畫作家白茶舉辦過一場千人級別的簽售會,簽售會現場擠滿了人。“我原來根本不了解這個人,但聽說他的每一場簽售會都會引起轟動。”李巖談道,中國出版也在適應不同讀者的需求,爭取最大的效益。白茶、江南等流量級作者所面對的年輕讀者市場,或許正成為中國出版旗下部分產品所需要開拓的市場。
與時代同行
優質上市公司探索出版邊界
中國出版也在幾十年的歲月中成為歷史的見證者。人民文學出版社近日推出的“建國70年70部優秀長篇小說系列”,從《創業史》《紅巖》再到《平凡的世界》,中國出版以文學的角度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段段歷史,記錄了一個個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
在這幾十年的歲月里,中國出版所面對的市場環境以及其自身的身份已經發生了變化。閱讀的介質從此前的紙質版轉向多樣化,中國出版也完成文化體制改革,2017年8月21日成為上交所上市公司。
如何在新的環境中講好中國故事,并適應投資者需求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成為擺在中國出版面前的一個新的考驗。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李巖坦言,但數字化內容最終將會以怎樣的形態呈現給讀者現在仍存不確定性。
李巖談道,此前電子書大行其道,現在有聲讀物嶄露頭角,又有高度概括性的知識付費內容搶占風口,甚至到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新技術帶來的新的出版形態亦有可能成為數字閱讀的新的形式。
目前中國出版也在做多種多樣的形式變革與創新。從當下主流的數字內容形態來看,中國出版正在積極使用新媒體的渠道展示作品。在知識付費領域,中國出版旗下的中讀APP亦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出版旗下的很多經典作品正在以更新的形式呈現。據記者了解,《新華字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如今已經有了付費手機端APP,中華書局的古籍文獻正在以數據庫的形式得以展示,三聯生活周刊的“中讀”APP也是一款獨具特色的產品。
李巖談道:“我們無法準確判斷未來的數字內容最終將以何種形式呈現出來。但在當下,我們至少可以做到盤活我們大量的優質資源,做好他們的數字化基礎工作,就能夠在未來快速適應時代的變化,做到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新的盈利增長點也在逐步浮現。李巖對記者透露,中國出版在營銷方面的下一個突破將圍繞圖書衍生產品,“比如周邊產品或者文創產品”。
“在中華書局成立一百年的時候,當時中華書局老總用8個字總結了過去中華書局的100年。就是堅毅、執著、專一、前進。”李巖進一步談道,中國出版的歷史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用堅毅執著的態度,專一于自己的長處,定心做出版,有效市場化,推進數據化,與時代共同前進。在李巖看來:“即使放到現在,這句話也仍不過時。”
定心做出版,探索時代變革。李巖表示,目前中國出版仍在秉承這樣的理念前行。甚至在接下來的70年中,這仍將是中國出版未來的發展方向。
19:03 | 重慶信托:2024年信托業務實現凈利... |
19:02 | 微信“五一”數據報告:假期微信支... |
17:39 | 五糧液以“和美文化”再啟百年世博... |
17:34 | 2024年上市公司薪酬榜出爐 000415... |
17:32 | 國內首個氣候準則征求稿面世 助力... |
17:02 | “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使用支... |
16:59 | 中科星圖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6:58 | 海南機場擬23.39億元收購美蘭空港5... |
16:57 | 永輝超市遵義胖東來模式調改首店開... |
16:00 | 特斯聯發布2024年財報:在手訂單金... |
15:58 | 滬市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破萬億元 ... |
15:56 | 低空經濟快速崛起 科創板公司堅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