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具有金融背景的自然人陳志祥后,大連友誼(000679,SZ)提出了“產業+金融”的發展思路。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轉型金融之路并不順利。
大連友誼4月24日晚間公告稱,由于武漢信用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信小貸)2018年度業績無法達到收購時預測的凈利潤值,公司擬決定終止收購武信小貸30%股權的事項。
目前,大連友誼仍以房地產和零售業為主營業務,但業績多年不振,扣非凈利潤已經連續3年虧損。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大連友誼主營收入和歸屬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41%、3278%。
武信小貸業績不及預期
對于收購武信小貸30%股權事項,不少投資者已期盼多時,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進行過反復咨詢。事實上,大連友誼對此收購計劃也表現得誠意十足,2017年9月份與武漢有色金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有色)簽署交易協議,年底就已向對方實際支付預付款2.94億元。
按照計劃,大連友誼以5.76億元收購武漢有色持有的武信小貸30%股權,成為該公司單一最大股東,從而進入小額貸款業務領域,走出“產業+金融”發展的重要一步。值得一提的是,武信小貸有兩位股東為大連友誼新控股股東——武信投資控股的關聯企業,因此本次收購構成關聯交易。
2017年9月份股東大會通過武信小貸股權收購計劃后,大連友誼即著手向武漢市金融工作局提交審核材料,獲得核準后方能進行正式收購。但歷時一年多,該事項一直沒有新的進展,直到4月24日晚宣布收購終止。
大連友誼解釋稱,根據購買武信小貸時的資產評估報告,預測公司2017~2021年對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48億元、2.25億元、2.57億元、2.87億元、3.13億元,但2017年、2018年公司實際凈利潤分別為1.51億元、1.13億元,2018年業績無法達到預測利潤值且存在較大額偏差,加之小貸公司在辦理行業審批過程中出現不確定性因素,因此擬決定終止本次收購事項。
同時,武漢有色已退回預付款2.94億元,并比照8.6%的資金成本向大連友誼支付補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其實早在此次收購之前,武信小貸就已經出現過實際凈利潤值達不到評估預測值的情形。2015年,武漢國資委籌劃向大連友誼注入多項資產,其中包括武信小貸18%的股權。按照當時的重組預案評估,武信小貸2016年、2017年凈利潤將為2.93億元、2.97億元,而公司2016年、2017年上半年實際凈利潤分別為2億元、0.52億元,遠低于預測凈利潤。
但這并未影響大連友誼收購武信小貸的決心,當時公司表示,凈利潤不達標的原因是武漢本土房企因市場競爭減少了資金需求,同時武信小貸為防范風險有意控制貸款規模,對此武信小貸積極開拓房企以外的客戶,且逐步放開放款規模。
目前來看,這些舉措并未明顯改善武信小貸的盈利水平。
大連友誼業務多年不振
收購金融資產計劃失敗后,大連友誼仍需面對多年萎縮的商業零售、房地產主業。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大連友誼實現營業收入10.88億元,歸屬凈利潤虧損4.1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41%、3278%。
對于業績斷崖式下跌,大連友誼稱,主要原因包括金石谷項目在內的部分房地產項目暫緩建設導致財務費用增加、存貨市場價值下降、商業地產項目去化緩慢等。
4月25日,大連友誼證券部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金石谷項目的后續計劃之前有過公告,正在等待政府部門書面批復意見,以保證合規運營,同時修訂規劃設計等方案,以備項目早日啟動。
實際上,由于大連友誼在建、在售房地產項目主要為寫字樓、商鋪等商業地產,分布于二三線城市,去化壓力較大;另外,商業零售整體競爭激烈,盈利空間仍在繼續壓縮。因此,大連友誼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已多年不振。
記者注意到,從2013年度開始,大連友誼的營業收入就開始走下坡路,從36.3億元下降到2017年度的18.4億元,而扣非凈利潤也從2013年度的1.6億元,到2017年下降到負2823萬元,且2015年、2016年均為負值。
面對兩大業務持續不振局面,大連友誼原控股股東萌生退意,希望引進新的資本接下控股權。2015年,大連友誼籌劃收購武漢8個金融資產,交易完成后實控人將變為武漢國資委,不過這一事項并未成功。2016年7月,武信投資控股通過受讓股權方式入主大連友誼。
此后,大連友誼開始計劃向金融業務轉型。2016年12月,大連友誼參與設立10億元規模的地產投資基金,向“地產+金融”領域進行嘗試,首期認繳出資1.49億元。但該基金一直沒有實質性開展業務,2018年7月份,大連友誼收回對該基金的部分投資1.28億元。
兩次金融業務的嘗試均未取得成功,是否會影響后續的金融業務計劃。前述大連友誼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目前還是按照“產業+金融”的方向走,如果后續有相關進展會第一時間進行公告。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