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冷翠華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市場整體發展趨緩,新基金募集能力偏弱,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的份額和規模一路“狂飆”,新發基金數量同比大增,成為年內基金業“最亮的星”。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與年初相比,年內ETF份額增長約35%,總規模增長22%。新發ETF產品129只,同比增長31.6%。
在指數基金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引起業內人士冷靜思考。比如,產品同質化競爭明顯,多數產品未能完成募集目標等。
年內規模新增近360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ETF總份額約1.95萬億份,較今年年初增加逾5000億份,漲幅達34.6%;ETF總規模約1.97萬億元,較今年年初增加近3600億元,漲幅約22%。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今年指數基金大幅擴容,是產品自身優勢和投資者認可度持續提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結果。
華泰柏瑞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是規模效應,頭部機構ETF產品規模越高,投資者持有體驗可能會越好,尤其是對機構投資者來說,當規模和流動性達到較高水平時,在很大程度上可降低沖擊成本;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投資者對ETF產品的興趣不斷提升。
“ETF還具有‘網絡效應’和‘聚集效應’,即產品數量越多,可供投資者使用的基礎‘模塊’越豐富,能夠構建的投資組合數量也可以實現幾何倍數增長,單一產品的潛在價值也會提升。”柳軍說。
ETF份額和規模猛增,也與部分被動因素有關。例如,某證券資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整個投資市場正趨于復雜,A股投資難度加大,獲取超額的阿爾法收益越來越難,在此背景下,被動型指數產品更適合作為配置選擇,配置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ETF備受機構投資者高度關注,規模快速增長。
Wind數據顯示,年內指數基金份額增加最大的行業為信息,有8只基金跟蹤;份額增加最大的主題為中證醫療指數,有4只基金跟蹤。份額增加最大的指數標的為科創50,年內漲幅達92.27%,有10只基金跟蹤。
值得關注的是,在公募基金發行市場低迷的背景下,ETF基金發行不降反增。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發ETF產品129只,較去年同期增加31只,增幅達31.6%。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尹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ETF通常具有費率低、流動性好等特點,可以實現分散投資、降低個股風險。同時,證監會發布了“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放寬指數基金注冊條件,提升指數基金開發效率”,這些積極政策促進了新發基金的增長,也進一步助推投資者通過ETF配置資產。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ETF產品發行較多,與今年A股行情有較大關系。截至目前,年內主動權益基金大部分未能跑贏滬深300指數,指數型基金表現反而較好,加上ETF費率低等固有優勢,更受投資者青睞。
寬基產品更吸睛
隨著整體規模越來越大,新增基金越來越多,在ETF賽道上,基金類別愈加豐富,債券型、股票型、商品型等ETF產品陸續設立,越來越多產品聚焦細分領域。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從今年ETF的整體發展來看,寬基產品更加吸睛。
“今年寬基ETF的規模增長相對較多,這緣于政策面和市場情緒面等利多因素推動。”尹浩表示,由于投資者傾向于用ETF在市場底部進行布局,期待在反彈中賺取更高收益,寬基產品成為最佳選擇。因此,在市場逐步磨底中,投資者更青睞寬基ETF。
柳軍補充認為,年內A股市場板塊風格切換,投資者賺錢難度加大,同時A股市場整體估值處于較低區間,兼具短期交易和中長期配置的價值,不少投資者傾向于通過寬基ETF來獲得超額收益。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數據顯示,年內科創50ETF和滬深300ETF規模增加額位居前列。該中心表示,一方面緣于政策引導,另一方面,投資者看好科技行業發展,積極布局科創50ETF;而滬深300指數在市場持續下跌后,估值低、配置價值顯現,投資者尤其是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年內大量增持。
基金管理人面臨多重挑戰
雖然ETF市場呈現蓬勃發展之勢,但對于基金管理人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目前,ETF的同質化競爭以及ETF快速發展對基金公司收入的影響等問題受到業內關注。
在有可比數據的年內新發ETF產品中,完成募集目標的僅有6只,多數產品并未達成募集目標。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市場投資機會不明顯,交投情緒更加謹慎;二是主題或行業ETF青睞度有所下降,寬基產品更受歡迎;三是同質化競爭加劇,新發基金面臨激烈競爭態勢;四是新產品宣傳方面略顯不足。
在多位受訪者看來,ETF的同質化競爭等現象尤其值得關注。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認為,ETF產品持續增加帶來挑戰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品結構或受影響,截至三季度末,年內主動權益基金產品規模下降而被動指數基金規模上升,投資者或贖回其他產品來申購ETF;二是同質化競爭加劇,成熟品類ETF市場份額將向頭部產品集中,競爭力不強的同質化產品或逐步退出市場;三是管理費或下降,ETF管理費率通常遠小于主動管理產品,隨著ETF規模占比加大,基金公司收入或受較大影響。
柳軍認為,隨著ETF市場的競爭格局愈發激烈,公募機構若在ETF領域加快布局,首先需要緊跟市場發展動態,傾聽市場需求,敢于投入、創新,開發優質且差異化的產品;同時,要在目前存量產品中挖掘潛力,從整體產品線布局中系統性地優化和完善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09:53 | 周末重磅發布!由降轉漲! |
09:53 | 直擊重慶啤酒業績說明會:一季度高... |
09:50 | 建設銀行承銷首批科技創新債券 |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