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周,A股市場迎來開門紅。上周僅4個交易日,上證指數累計上漲2.21%,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累計漲超3%,市場情緒顯著回升,4個交易日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200億元。基金發行市場方面,僅1月3日首個交易日共有20只新基金(不同份額合并統計,下同)啟動發行,沖刺“開門紅”,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產品。
若回顧2022年基金發行市場,可用“弱市高位”來概括。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2年成功新發了1541只基金,合并發行規模達14958億元。
具體來看,2022年募集規模在歷史弱市中表現最好。統計2001年以來的22年內,股票市場年度收益錄得為負的年份合計11年,其中2022年募集規模較弱市募集第二名的2018年度仍多募了6340億元;此外,2022年新發基金數量排名歷史第二,僅次于2021年,募集規模排名歷史第三,雖不及2020年與2021年募集大年,但較2019年仍多募了1203億元。
發起式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2022年新發的1541只基金中,發行數量前三名的類型為:混合基金(502只)、債券基金(459只)、指數基金(307只);合并發行規模共14958億元,募集規模前三名的類型為:債券基金(7194.11億元)、指數基金(4301.27億元)、混合基金(2785.51億元)。
盡管市場行情不佳,但2022年新發基金市場仍表現強勁,甚至創歷史弱市年度新高,原因在哪里呢?“一是基金管理人發行意愿強烈、積極布局產品線,在低位布局可以為投資者爭取更多的安全墊,長期看中國經濟增長和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仍然非常明朗樂觀。二是投資者投資意識更廣泛地認識并認可了基金投資、長期投資的價值和意義。”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業務負責人劉亦千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長期來看這種行為更容易給投資者帶來較好回報,拉長時間期限來看,逢低買入總是更容易獲得可觀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來成立的發起式基金數量創下新高,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基金管理人發行意愿之強烈。發起式基金是指由基金管理人及其股東和高管、基金經理等作為基金發起人,承諾認購一定份額并持有一定期限的基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年內成立666只發起式基金,較2021年增長了21.76%,創下歷史新高。在去年弱市和震蕩市的環境下,發起式基金有利于激勵基金管理人努力創造收益并增強投資者信心。此外,相比其他類型的基金,發起式基金的審批流程較快,發行難度降低,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發行壓力。
固收產品成為吸金主力
若以產品類型來看,公募基金歷史上各個年份發行數量均以混合基金、債券基金為主,在發行規模上,2022年債券基金和指數基金募集結果更好。
2022年固定收益類品種成為各基金管理人募資的主流,債券基金發行數量占比明顯提升,共發行459只,募集規模高達7194.11億元,其中,中長期純債基金貢獻最大,數量占所有新發債券基金的54.25%,發行規模占比79.14%。此外,指數基金中的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亦獲得了亮眼的表現(以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基金、中證1000ETF為主),共發行57只,募集規模達3086.51億元。以上兩類固定收益類基金合計募集規模10280.62億元,占全年總募集規模的68.73%,成為該年度發行市場募資的主要來源。
不難看出,固收類品種受到市場追捧,與投資者避險情緒處于持續高位相關,以債券基金為例,去年權益市場受內外擾動因素的影響較大,出于風險規避的需要,債券基金受到了投資者的積極關注,從結果上看,各類債券基金指數在去年1-10月均錄得正收益。
此外,2022年共發行指數基金307只,合并發行總規模為4301.27億元,也是去年募集規模第二大的基金類型,占全年總募集規模的28.76%,主要受益于創新基金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基金以及中證1000ETF的發行。
ETF基金布局繼續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2022年公募基金行業再次豐富了可投標的,包括寬基指數ETF、各類細分子行業ETF、投資海外標的ETF、投資政金債ETF均有明顯擴容。行業ETF競爭已是一片“紅海”,基金公司想在ETF賽道中脫穎而出,只能積極創新,才有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
伴隨去年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正式落地,養老目標FOF基金成為2022年最受關注的產品之一。根據2022年11月18日證監會已披露的數據,去年增設的Y份額養老目標基金共計129只,由40家基金管理人發行。目標日期型和目標風險型的數量分別為50只和79只,目標日期以2035年和2040年為主,目標風險則以穩健型為主。
券結產品在2022年亦有所收獲。去年新成立227只券商交易結算模式的基金,其中有102只的管理人為券商系,發行較2021全年增長了48.37%,總合并發行規模為1476.87億元。盡管目前券結產品的市占率仍然非常低,但近兩年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發展迅猛,促進了基金管理人參與券商結算模式的積極性。與券商建立合作關系,可以激發券商分支機構的銷售積極性,與券商利益捆綁也有助于基金產品長期的保有量。
2022年各類型基金發行規模第一的產品中,債券基金招商添安1年定開榮登第一。7類基金產品發行規模第一的大多為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可見基金經理的品牌影響力仍在發行市場中占據主要因素。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發基金合并發行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僅有8只,而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占了7席。創新基金同業存單基金在弱市中大放光彩,去年共成立40只,發行規模有一半超過了50億元,其中更有7只達到100億元,分別為廣發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國泰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嘉實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匯添富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招商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工銀瑞信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平安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
單家公司最高發行56只基金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據Wind數據,全市場合計16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121家參與了新基金的發行,平均每家管理人全年發行了11.33只基金,平均每家發行規模為119.78億元,募集總規模超過100億的基金管理人僅有42家;發行基金數量最多的為華夏基金,全年新設基金56只;發行規模最大的為匯添富基金,合計發行規模678.36億元。
在121家基金公司中,新發基金數量前三名為華夏基金(56只)、匯添富基金(47只)、嘉實基金(47只),招商基金(47只)以及富國基金(46只)緊隨其后;新發基金規模前三名為匯添富基金(678.36億元)、廣發基金(605.11億元)和招商基金(577.60億元)。
2022年未展開基金發行的基金公司共有26家,其中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管規模最大的前三名是前海開源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和睿遠基金。2022年共有3家基金公司獲批設立,為泉果基金、蘇新基金以及匯百川基金,其中前兩家已成立,2022年設立的數量低于歷史上平均值(6家),設立同比增速處于歷史低位水平。
18:19 | 浙銀理財首只“共富”主題理財產品... |
18:16 | 三星醫療:關于完成工商變更登記的... |
18:16 | 森馬服飾:關于部分股票期權注銷完... |
18:16 | 臺華新材:關于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并... |
18:16 | 天融信:5月27日將舉辦2024年度網... |
18:16 | 萬向德農: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18:16 | 微電生理:6月3日將舉行2024年度暨... |
18:16 | 蔚藍生物: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8:16 | 新柴股份:第七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18:16 | 新柴股份:第七屆監事會第八次會議... |
18:16 | 新柴股份:關于公司使用閑置自有資... |
18:16 | 信捷電氣:6月3日將舉行2024年度暨...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