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每年都會有少數基金因為規模不足、基金轉型、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等原因進入清盤流程,而“迷你基金”的無奈清盤一直是基金清盤的主要類型。近年來有所不同的是,除了“迷你基金”的清盤方式外,“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基金”有望成為未來基金清盤的主要方式。
從被動清盤到主動清盤,公募基金清盤退出逐漸成為市場優勝劣汰機制下的常態現象。
與快速發展的基金發行市場和產品創新相比,國內基金清盤還是“新鮮事”。《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近一年以來,進入清盤流程的244只基金中(A/C份額合并計算),有117只基金清盤是因為“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而主動清盤,占比已經接近一半;有116只基金是因為“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而被迫清盤;有7只基金清盤的原因是“其他原因”,如銀華信用季季紅債券基金宣布撤銷H類基金份額,該類份額在香港銷售,為香港投資者設立;還有4只基金則是因“持有人數量低于合同限額”而被迫清盤。
基金清盤原因有多種
總體來看,全市場基金清盤案例的基金產品終止原因大致可分為六類: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持有人數量低于合同限制、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轉型終止、合同到期終止、其他原因。
2月10日,寶盈盈順純債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發布公告稱,截至2022年2月9日日終,該基金已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觸發了《基金合同》終止的情形。根據《基金合同》的約定,該基金將于2022年2月10日進入基金財產清算程序,且無需召開持有人大會。
這是公募基金因“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合同限制”而被迫清盤的一個典型案例。
事實上,每一年都會有少數基金因為規模不足、基金轉型、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等原因進入基金清盤流程,一般來說,“迷你基金”的無奈清盤一直是基金清盤最常見的方式。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本基金合同,并對本基金進行變現及清算程序,且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同時基金管理人應履行相關的監管報告和信息披露程序。
近兩年,除被動清盤外,“基金持有人大會同意終止基金”這一主動清盤行為逐漸成為基金清盤的一種方式,這種“斷臂求生”的目的在于提高基金管理人整體高質量發展。九泰基金于1月底表示,九泰基金經與基金托管人協商一致,決定以通訊方式召開九泰久嘉純債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關于終止本基金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
據記者觀察,這些主動清盤的基金規模并不大,許多產品也屬于典型的“迷你基金”,也有少部分基金的基金規模在去年年初仍處在5000萬元以上,最高的有30億元。
實際上,基金主動清盤歷史并不久遠。據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匯添富清盤旗下理財28天基金正式拉開基金主動清盤的序幕。彼時基金管理人透露的,清盤的主要原因是其與另一只理財30天基金期限較為接近,后者更符合投資者的申贖習慣。
國內基金清盤還是“新鮮事”
北京一位海外投資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國內的基民來說,基金清盤現在還是新鮮事,但是以后也許會越來越常見。在部分境外市場,基金清盤是一件平常事。”
從全市場基金產品供給來看,盡管清盤基金數量占比非常少,但絕對數正在逐年上升。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三年間,清盤基金數量逐年上升,分別為132只、173只、250只;而新發行基金數量分別達到918只、1369只、1375只。
據記者了解,在美國、歐洲市場上,合并和清盤是基金退出的兩大主要方式。合并是將現有基金并入現有或新建立的另外一只基金,來實現更大的資產規模、統一投資目標和投資風格等;而清盤則是直接清算基金資產。
照此來看,中國公募基金市場大致處在發行節奏加快、產品不斷創新,基金退出機制逐漸形成的階段。
新陳代謝應是常態
基金清算是否會對資產管理行業及金融市場帶來重大影響?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和國網英大國際集團公司曾發布報告稱,“資產管理行業中基金成立并終止的便捷性幾乎對金融市場沒有任何干擾。募集方定期創建新的基金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同時合并或清算吸引力差的基金。例如2016年,共有676只共同基金和ETF成立,而688只基金合并或清算。這些行為對資產管理行業或金融市場并沒有重大影響。”
從監管角度來看,今年年初,監管機構下發了題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進一步優化公募基金產品注冊機制》的情況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锻▓蟆繁硎荆?022年1月1日起,進一步優化常規基金產品注冊機制,提高審查效率。
上海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募基金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新產品供給有利于推動公募基金行業優勝劣汰,在發行節奏加快和產品不斷創新的同時,公募基金行業優勝劣汰的確在逐漸步入常態化。”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FOF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公募基金是公認為最透明的資產管理行業。近幾年公募基金產品注冊機制不斷優化,順暢的退出機制的建立也為基金行業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在這兩道‘閘門’共同作用下,公募基金行業優勝劣汰步伐加快,生態更加完善和健康。”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