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樹超
上半年只剩4個交易日,公募基金“中考”業績即將揭榜。雖然上半年收益率冠軍仍然懸而未決,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海內外股市巨震中,醫藥、科技等主題基金領銜排行榜的大局已定,上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將再度斬獲不俗的超額收益。
最高收益率接近70%
在上半年股市結構性行情下,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獲得良好業績,呈現不錯的超額收益。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9日,今年以來,3102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基金份額合并計算)中,有2906只斬獲正收益,占比高達93.68%;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4.41%,大幅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0.05%的漲幅。
若排除年內成立的次新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5.33%,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超過15個百分點。其中,高倉位的主動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更優,平均收益率為18.99%,同期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3.8%。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投資總監表示,近年來公募基金超額收益日益明顯,這與股市的行情分化有重要關系。他分析,公募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在前瞻性研究和投資決策上具備優勢,而且公募聚焦投資于高景氣度行業和長期經營優勢明顯的企業,這些偏向基本面的龍頭公司也表現優異,公募基金整體呈現出更強的超額收益。
從當前收益率排名情況看,醫藥板塊業績大幅領先,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行業A以69.28%收益率位居榜首,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廣發醫療保健A分別以67.76%、67.33%收益率緊隨其后,前三名收益率差距甚微。
毋庸置疑,上半年主動基金業績冠軍將從醫藥主題基金中決出。據記者統計,年內收益率超過5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多達38只,其中,醫藥健康主題類基金數量就有35只,并且“壟斷”了前20位,“霸榜”優勢不可動搖。
在醫藥主題基金之后,科技類基金第二梯隊。目前,廣發新經濟、富國互聯科技、華夏科技成長等科技主題基金收益率也超過40%。
談及今年股市的結構性行情,上述北京中型公募投資總監表示,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醫藥及部分科技細分領域的龍頭公司建立了明顯的競爭壁壘,一方面,從經濟結構轉型和人口老齡化角度而言,醫藥、科技行業仍然是長期需求巨大、發展空間廣闊的好賽道;另一方面,從中長期來看,隨著企業研發投入和效率提升,相當多的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創新藥等優質公司仍會保持較快的業績增速。
低估值策略基金
表現乏力
在今年醫藥、科技、消費等板塊的結構性行情下,部分基金公司抓住市場機遇,旗下多只基金業績表現亮眼,而部分以金融地產板塊、紅利因子等低估值策略的基金表現欠佳,在各類主題或策略基金中墊底,不少基金年內還錄得了負收益。
數據顯示,工銀瑞信基金旗下前沿醫療、養老產業、醫藥健康收益超過60%,富國基金旗下富國精準醫療、富國醫療保健行業、富國生物醫藥科技收益率超50%,廣發、中歐、華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也各有2只以上產品年內收益率超過50%。
與此同時,部分基金業績不佳,虧損最多的達到24.05%,業績首尾相差93.34個百分點。
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投資人士認為,今年充沛的市場流動性是催生高估值市場環境的關鍵因素,隨著疫情防控的進展和經濟的逐漸復蘇,未來可能逐漸迎來估值的回歸,低估值策略也有望繼續發揮作用。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績優基金經理分析,目前全球都保持流動性最為寬松的市場環境,而最寬松的資金也伴隨著最高的估值,這也導致科技、醫藥等板塊的估值都在高位。隨著未來宏觀經濟的復蘇和疫情防控的緩解,流動性發生緊縮或流動性邊際變緊,股市的估值分位可能也會隨之下降。
不過,該基金經理仍然看好醫藥股業績與估值的匹配。他認為,目前醫藥股雖然估值偏貴,但從基本面來看仍然處于上行區間,如果看到明年業績兌現預期,目前的估值仍然可以接受,仍然更具獲取超額收益的確定性。
在上述北京中型公募投資總監看來,目前部分科技和醫藥股的估值與市場預期存在較大偏離,他已對基金組合做了調整。他認為,在當前估值下,單純依靠主題投資和行業需求投資醫藥和科技板塊存在較大風險。“從過往經驗看,A股經歷過幾次高估值市場環境,最終估值還是回歸到合理的狀態,而估值收縮的核心原因,還是公司基本面和經營狀況低于市場預期。”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