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私募業的最新策略觀點顯示,盡管節后A股市場顯著轉強,但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少數個股潛在的業績“爆雷”風險仍然需要繼續保持警惕。其中2月底中小板上市公司即將迎來業績快報季,可能將成為個股“黑天鵝”的下一時間窗口。整體看,私募機構對于上市公司2018年業績預告、快報時間窗口的個股風險,依舊保持有一定防范心態,仍然會從各關鍵財務指標、商譽資產等多維度“排雷”避險。與此同時,對于前期業績“地雷”已經引爆且股價也有較充分反映的個股,多家私募機構的抄底博弈心態也仍偏于謹慎。
警報仍未解除
中小板上市公司業績報告披露時間的相關規定顯示,如果中小板公司年報預約披露時間為3月或4月,公司應當在2月底前披露業績快報。對此,上海世誠投資總經理陳家琳表示,1月底創業板業績預告截止期可能并非是“業績雷”的完全引爆,2月底市場還將迎來以中小板個股為主的業績快報季,該私募機構預計,其中不達預期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個案可能仍然為數不少。
一份來自銀河證券的最新統計測算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在已披露2018年業績預告的A股上市公司中,預計盈利持穩或同比增長的公司,總體要多于預計盈利下滑或是虧損的公司。但在創業板和中小板個股中,預計盈利下滑或業績虧損的公司占比,則分別達到38.78%和34.38%,比例高于主板。整體而言,相對于1月份大量爆出業績“地雷”的創業板市場,中小板市場的一些上市公司也同樣堪稱“難兄難弟”。
上海寬橋金融首席投資官唐弢進一步分析,在2018年宏觀經濟整體狀況相對較弱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還有不少上市公司會把相關“歷史問題”趕在今年的年報季時點進行清理。具體到2月底的中小板業績快報季,投資者仍然還需通過仔細斟酌、分散化投資等方式,回避相關個股業績“爆雷”的風險。
此外,上海聯創永泉投研負責人向記者表示,1月底以創業板部分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個股“爆雷”后,本周以來仍有少數公司可能“爆雷”,投資者應當繼續對相關個股盡量予以回避。2月底前后還將有相當數量的中小板和主板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密集披露,屆時業績“爆雷”的案例較當前可能還會有所增加。不過整體看,相較于1月末,全市場整體業績“爆雷”的高峰時期可能已經過去。
“排雷”避險仍是“標準動作”
在春節前大量業績“爆雷”的個股紛紛浮出水面并導致相關個股股價超預期崩跌的背景下,綜合考慮到目前個股“爆雷”警報仍未徹底解除的情況,目前私募機構對個股進行“排雷”避險仍然是較為普遍的“標準動作”。與此同時,多家私募機構表示,要壓低“踩雷”的概率,關鍵還是要尊重常識,按照常識進行個股的投資。
對于前期大批浮出水面的個股業績“爆雷”案例,陳家琳分析,有相當大比例的個股均屬于出現并購商譽大幅減值和有長期財務指標異常的情況。從“排雷”的角度而言,一些上市公司主業經營情況原本就已經較差,其跨行業、跨領域的并購顯然也很難讓人相信有上佳業績表現。在此背景下,部分個股出現并購商譽大幅減值或者并購資產大幅虧損,顯然也在情理之中。此外,2018年下半年以來連續爆出的多只白馬股“爆雷”案例,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貨幣資金、有息負債、應收賬款周轉率等一些關鍵指標上,都曾經長期表現異常。
上海少數派投資總經理周良也認為,去年下半年以來爆出的多只白馬股“爆雷”案例,從一些財務常識方面,往往并不難發現其中的常識性矛盾。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熱衷于財務游戲而不是為所有股東持續創造真正的價值,那么其“財技”越高,投資者反而越要遠離。此外,1月末以來,因集中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而出現“業績洗澡”的業績“爆雷”個股,大量集中于那些依賴外延并購增長的企業,未來投資者需要繼續對高商譽占比的個股保持警惕。
此外,唐弢也認為,對于個股的排雷避險,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上市公司最近財報中資產項下的商譽、應收賬款、存貨等金額大小及變動情況。而公司財務報表負債項下的負債率、利潤表里的投資收益、非經營性利潤以及關聯交易的比例等財務指標,也應予以重點分析。
依然謹慎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周以來A股市場迅速開啟普漲模式、市場運行風格階段性偏向中小市值品種的背景下,對于前期業績“爆雷”后股價已經做出較充分反應的“爆雷”個股,目前私募業內整體投資策略仍偏于謹慎。
陳家琳表示,對于業績“爆雷”個股,整體還應遵循基本面分析的原則進行投資。大多數業績超預期“爆雷”、有財務操縱或巨大財務造假嫌疑的上市公司,其本身的企業信用和治理結構,可能都已經證實出現了巨大風險,而且可能由于進入監管“黑名單”而影響其后續的資本運作和再融資。因此從長期投資的角度而言,投資者原則上應當予以回避。即便在目前市場風格出現階段性切換的背景下,如果相關個股出現超跌反彈,也并非“商譽洗澡”、“財務爆雷”后的大機會。
唐弢分析,業績“爆雷”的公司,雖然股價不排除會有觸底反彈的可能,但普通投資者還是不要去羨慕這種盈利模式,除非投資者對類似情況有經過驗證的有效投資策略。普通投資者一般應當選擇那些從最高點下來跌幅比較大、負債率低、商譽占比小、估值合理的中小盤個股進行投資。
此外,聯創永泉投研負責人也強調稱,對于本身公司質地優秀、財務相對健康,只是因為并購帶來商譽損失而造成虧損、甚至高管在出利空的同時大幅增持或回購、行業前景未來依然穩定的業績“爆雷”公司,投資者在當前的市況下可以適度參與小倉位博弈。
23:56 | 市場化養老“輕重并舉”構建產業新... |
23:56 | 落實好上市公司獨董制度 強化關鍵... |
23:56 | 4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933億... |
23:56 | 從“去庫存”到“優結構” 專項債... |
23:56 | MSCI納A指數樣本調整將生效 外資機... |
23:56 | 人形機器人潛力大 超百家A股公司競... |
23:56 | 人民幣匯率近期走強 A股有望引來更... |
23:56 | 第三十二期:如何運用ETF構建中低... |
23:55 | 央國企全面實施市值管理 堅定高質... |
23:55 | NPC開講冷笑話 AI玩“活”游戲世界 |
23:55 | 從“港股三朵金花”爆紅看新消費賽... |
23:55 | 商業航天“出?!贝罱ㄈ虍a業新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