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自去年6月份港股通基金新規實施以來,港股通基金的審批和發行進入冰點。上周五,證監會發言人表示,部分基金名稱中帶有港股字樣的產品,因基金管理人募集申請材料尚未修改完畢等原因,目前仍處于在審階段。
“我們公司還沒有滬港深基金經理”,一家正在申報港股通基金的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表示。由此,港股通基金審批緩慢部分原因是基金公司的人才配備還不完備。《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證監會最新公布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統計,截至1月19日,今年有4只港股通基金獲批,仍有51只排隊待批。
記者瀏覽招聘網站時發現,多家基金公司正在緊急招聘港股基金經理,其中長城基金、信達澳銀基金、財通基金、新華基金和民生加銀基金5家基金公司實名認證招聘,另有多家基金公司通過獵頭在尋覓港股投資人才。上述5家基金公司中,信達澳銀基金和財通基金旗下各有一只港股通基金排隊待批。
港股通基金審批嚴格
51只排隊待批
去年,香港恒生指數領漲全球,港股通基金業績水漲船高,截至2月2日,今年以來,恒生指數上漲8.97%,跑贏上證綜指4.29個百分點,但是與此同時,港股通基金的審批卻一直處于緩慢的狀態。
去年6月份,針對部分基金名稱中帶有港股字樣的公募基金產品并未實際投資于港股的情況,證監會發布了通過港股通機制參與香港市場基金的審核指引,明確了基金參與港股交易的投資比例、人員配備等要求,基金管理人選擇將80%以上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應當在基金產品中列明港股字樣;80%以下的非現金資產投資港股的,不允許在基金名稱中帶有港股字樣。
港股通基金新規發布以來,港股類基金的發行和審批均進入冰點。據記者統計,去年7月份到8月份,市場未成立一只港股通基金,去年9月份到12月份,4個月的時間也僅有8只港股通基金成立。《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查閱最新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截止今年1月19日,仍有51只港股通基金排隊待批。
而在審批上,證監會去年僅通過了5只港股通基金的審批,分別在去年11月份和12月份通過了3只和2只。新年伊始,又有富國基金、銀河基金和匯添富基金3家基金公司旗下4只港股通基金的審批通過。對此,證監會發言人常德鵬表示,部分基金名稱中帶有港股字樣的產品,因基金管理人募集申請材料尚未修改完畢等原因,還處于在審階段。后續證監會將繼續依法推進相關產品的注冊審核工作。
5家基金公司實名認證
緊急招募港股基金經理
港股通基金新規的殺傷力主要是對港股投資比例和投資人的投資經驗要求提高了。新規要求,80%(含)以上的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于港股的基金產品,基金管理人應當配備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場投資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至少有1名為基金經理)。《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瀏覽招聘網站發現,多家基金公司在緊急招攬港股基金經理。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長城基金、信達澳銀基金、財通基金、新華基金和民生加銀基金均在某招聘網站上實名認證招聘港股基金經理,另外還有多家基金公司通過獵頭招攬港股投資人才。而在招聘要求中,大多基金公司要求港股基金經理必須有2年以上投資港股的經驗,跟監管層對港股基金經理的要求一致。民生加銀基金則要求,基金經理有3年~5年的港股投資經驗。
記者統計發現,上述5家實名招聘的基金公司中,只有民生加銀基金旗下擁有一只港股通基金:民生加銀中證港股通指數,而長城基金、信達澳銀基金、財通基金和新華基金旗下均無港股通基金運行。截至1月19日,信達澳銀基金和財通基金旗下各有一只港股通基金在排隊待批。
實際上,自港股通基金新規以來,基金公司便開始重金招攬人才,為港股通基金增聘基金經理。在港股市場持續走高的同時,一些沒有港股通基金的基金公司也不想錯過港股慢牛的盛宴,便積極在市場上公開招聘符合要求的基金經理。港股今年將會有怎樣的表現?
招銀國際研究部認為,最近恒生指數大漲的動力主要來自弱美元、強人民幣、商品價格提升、企業盈喜、內銀股獲重估等利好因素。不過,急升過后,須防部份利好因素短期內逆轉,尤其是美元隨時反彈。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張憶東表示,中線仍看好港股,但預期短期內有回調壓力,可候低吸納藍籌股。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09:53 | 周末重磅發布!由降轉漲! |
09:53 | 直擊重慶啤酒業績說明會:一季度高... |
09:50 | 建設銀行承銷首批科技創新債券 |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