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過去我們談人形機器人技術時,主要關注點在硬件,而這次是在大腦和小腦方面的技術跨越,也就是以VLA(結合了視覺、語言和動作的多模態大模型)等為代表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技術開始與人形機器人本體融合、進化,使人形機器人成為具身智能的關鍵載體。”談及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目前的熱火,全國政協委員、天娛數字科技(大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娛數科”)CEO賀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將是革命性的,是一場從‘機械軀殼’到‘數字生命’的進化革命,讓門檻大幅降低、場景快速增多。”
在賀晗看來,從技術發展角度,人形機器人可總結為基于程序控制的演示階段、基于大模型的模仿階段和基于海量3D數據的智能階段三個階段。其中,基于海量3D數據的智能階段也是人形機器人的覺醒紀元,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賀晗表示,從被動響應和執行到主動感知和決策,核心是海量3D數據的喂養,通過世界模型+具身智能,創建對世界運作方式的內部表征,并具備行動后果的推理能力,從而顯著提升對真實世界的感知、推理、執行與預測能力,使機器人認識和理解3D世界,并能夠像人類一樣進行推理和規劃,不僅可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和任務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具備自主決策、行動與操作能力。
不談硬件,從推動具身智能發展角度看,賀晗認為當前的共性問題是缺乏通用平臺。一是缺乏算法(大腦、小腦)通用開發平臺,多數企業都要從0到1獨立研發,導致重復投入和資源分散,影響成本更影響效率;二是缺乏通用3D數據平臺,高質量3D數據集稀缺,3D數據采集設備未普及,3D數據獲取成本高、標準化程度低,制約具身智能深度訓練;三是缺乏通用標準認證平臺,硬件接口、通信協議、數據格式等缺乏統一規范,不同廠商的機器人本體構型與軟件架構互不兼容,具身智能難以跨本體,制約規模化應用;四是缺乏通用場景測試平臺,行業標準場景庫缺失;五是缺乏通用人才培養平臺。
為此,賀晗希望一是建立國家級具身智能發展規劃,推動大腦、小腦與機械本體協同發展;二是鼓勵通用平臺建設,避免重復“造輪子”。鼓勵開發從硬件到軟件、從底層到應用層、從AI模型底座到3D數據集的通用開發套件,形成良好的產業協同創新氛圍,降低創業、研發門檻;三是加快標準建設,創建生態認證體系,鼓勵建立“具身智能兼容性認證”,對通過協議兼容性測試的產品給予一定補貼,降低異構系統整合成本;四是開放場景生態,加速技術迭代。在柔性生產、醫療康養、公共安全、應急救援等領域開放應用場景,鼓勵建立跨行業測試平臺,降低企業技術驗證成本;五是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在高校中設置具身智能、人工智能+機器人相關專業或方向,培養通才,破解“機械臂不懂神經網絡”的認知割裂。
(編輯 張明富)
19:16 | 中科環保收購晉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 |
19:15 | 《股東來了》——投資者走進佳訊飛... |
18:04 | 2024年廣發證券·KAB大學生微創業... |
18:03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五周年重點... |
16:05 | 保險金信托降門檻 市場空間有望進... |
16:01 | 特殊資產處置生態圈大會舉辦 聚焦... |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