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近期舉行工作會議提出“拼經濟”,要求以超常舉措保運行、穩大盤,力爭實現全年GDP增速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左右;山東省日前提出全力“穩經濟”,采取一個市一個市“解剖麻雀”的方式,力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福建、江蘇等省也表態要錨定全年目標,發揮經濟大盤的“頂梁柱”和“壓艙石”作用……
近一時期,部分經濟大省對“勇挑大梁”的具體舉措作出部署,出臺進一步穩增長的措施,通過穩投資、擴內需、穩外貿等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并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等新的經濟增長點。
擴內需穩外需
推出更多扎實有力的舉措
四川省東北部的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近日順利申領了農發基礎設施項目基金15.47億元,成為該省目前單筆最大規模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水利項目。
江蘇省南京市8月中旬舉行“凝心聚力戰金秋、勇挑大梁促發展”重大項目對接推進會,樹立了抓重大項目的工作導向。在山東省煙臺市,生物醫藥產業鏈上的16個項目于近期集中簽約,總投資額約394億元。
“經濟大省應當著力優化市場環境和營商環境,通過提高投資便利化、優化投資環境等措施加大投資促進力度,加快成熟項目建設,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從而帶動有效投資和相應消費。”星途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促消費是擴內需的另一個著力點。在這方面,上海近日將首次發放電子消費券,總規模達10億元,從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間分三輪發放,用于餐飲、零售和文旅行業的多個消費場景,供線上線下使用。
穩外需也就是促外貿。外向型經濟發達的沿海省份就此提出不少舉措,如廣東省廣州市日前明確,要全力辦好“秋交會”,穩步推進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健康發展,幫助企業獲得更多海外訂單。
促升級謀創新
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
力促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也是經濟大省的關鍵性任務。
福建省近期出臺了《關于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十九條舉措,包括“鼓勵民間投資用好基礎設施REITs、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積極參與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及相關領域投資建設和運營”“篩選一批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優秀供應商,供民營企業選擇”“加快培育貿易數字化和電子商務平臺龍頭企業”等。
“十九條措施著眼推動民營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福建產品和品牌。”福建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文洋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山東省將2022年定為數字經濟發展“重點突破年”。據介紹,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將制定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倍增發展“1+N”政策體系:“1”是出臺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N”是圍繞虛擬現實、先進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發布一攬子政策。到年底,山東將累計建成16萬個5G基站,新建2個以上“千兆城市”。
扛大梁挑擔子
經濟大省攻堅克難穩增長
多位專家表示,經濟大省底子厚、韌性強、回旋余地大,但實現經濟增長目標也有挑戰,系列措施的進一步落地實施,有望推動經濟大省經濟回升勢頭加快。
“經濟大省三、四季度實現單季度5%左右GDP增長是有很大希望的。如果經濟大省能在下半年實現5%甚至再略高一些的增長,將有助于全國經濟大盤復蘇,其貢獻度至少在40%以上。”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說。
“經濟大省應展現出擔當和責任,進一步在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穩定就業、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發力。”付一夫說,近段時間持續高溫天氣席卷南方多地,個別省份出現電力供應緊張甚至短缺的情況,對于這些省份來說,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盡可能降低電力供應不足對經濟運行的影響。
“在經濟大省,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較高,可以考慮通過發放消費券、落實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半等政策提振消費,并著力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多種消費業態,盡快支持經濟穩增長。”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