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7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2022年上半年金融數據。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68萬億元,同比多增9192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2萬億元。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58.15萬億元,同比增長11.4%。
具體到6月份來看,人民幣貸款增加2.81萬億元,同比多增686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7萬億元。這兩項數據也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落地實施,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信貸有效需求顯著回升,信貸結構明顯優化,6月份金融數據整體超出市場預期,預示宏觀經濟繼續復蘇向好。
貸款期限結構得到改善
央行數據顯示,6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2.81萬億元,同比多增6867億元。
“受季末沖量影響,6月份貸款環比多增屬季節性現象,但同比多增近7000億元,并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新增規模,表明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的總量功能正在充分發揮。”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基建投資發力、樓市回暖,6月份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大幅多增,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幅度明顯收斂,貸款期限結構得到改善。
從6月份新增貸款及結構來看,居民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約4167億元,較5月份大幅增加,同時短期貸款同比、環比也均實現多增。王青認為,這反映出居民生活加快恢復,帶動消費需求回升,國內房地產需求也明顯回暖。
6月份,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增加約1.45萬億元,同比逆轉上月少增局面。
“這顯示出企業資本開支類支出景氣度有所回升。”溫彬表示,6月份穩增長配套政策應出盡出,基建融資力度強化,政策性銀行調增8000億元信貸額度,地方專項債加快發行并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以及全面復工復產后重大項目加速推進等,均推動企業中長期貸款回升至高位。政策引導下,水利、交運、能源保供、市政和園區基建、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預計為主要信貸投向。
社融增量超出預期
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1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7萬億元。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3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
“6月份新增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多增,超出預期。”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主要受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回暖和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放量推動。
從分項看,6月份社會融資項下人民幣貸款新增3.06萬億元,同比多增約7400億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為59%。政府債券凈融資1.62萬億元,同比多增8676億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為31%,是支撐社融大幅走高的重要動力。
溫彬表示,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融資仍是主要貢獻項。在財政靠前發力背景下,上半年各地已實際發行3.4萬億元專項債,發行進度約99%;6月份單月地方政府債發行規模達到1.93萬億元,凈融資額達1.7萬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進而拉動政府債券融資維持在高位。
從其他分項來看,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保持減少態勢,分別減少381億元、828億元,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增加1065億元,表外融資同比增加1597億元。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非標壓降任務大部分已完成,今年以來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的存量壓減速度得以放緩,表外融資將持續好轉。”溫彬表示。
金融數據短期或延續偏強走勢
6月末,M2同比增長11.4%,創下2016年12月份以來新高,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和2.8個百分點。
溫彬認為,M2增速維持高位有幾方面原因:一是“穩增長”背景下流動性水平充裕,信貸投放加快。4月份以來,在全面降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發力等因素影響下,市場流動性一直處于較為充裕的狀態,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貨幣派生效應增強。二是財政支出加快。6月份財政存款減少4367億元,同比多減365億元,銀行體系流動性增加。三是非標融資壓降放緩。
總體來看,王青認為,6月份金融數據大幅沖高,寬信用效應明顯。同時,他預計,為助力經濟運行盡快回歸常態,短期內金融數據仍將延續偏強走勢。另外,考慮到下半年經濟修復過程整體上將較為溫和,國內通脹形勢穩定,貨幣政策將在穩增長方向上保持較強連續性,外部金融環境收緊不會動搖“以我為主”的政策基調。其中一個標志就是市場利率回升勢頭不會太快,三季度仍將運行在政策利率下方。
在周茂華看來,6月份金融數據反映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明顯回暖。從結構看,居民消費與企業投資意愿增強,房地產在逐步回暖,內需動能在加快恢復;從社融、M2同比增速看,國內貨幣供應保持平穩增長,繼續為實體經濟恢復營造適宜環境。短期來看,新增信貸同比有望保持多增,社會融資也有望保持較高水平。
展望下一階段,溫彬預計,在穩就業、穩物價、穩增長等政策目標下,貨幣政策將繼續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著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發揮好助企紓困政策效應,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全力支持實體經濟。在經濟內生增長動能修復過程中,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商業銀行與政策性銀行也將加強聯動,加大配套融資支持,抓緊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著力推動中長期信貸增長,夯實國內經濟復蘇基礎,信貸結構將繼續優化。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