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銀行“28條”、浙商銀行“35條”、江西銀行“22條”……短短10天,數家銀行密集落地多項金融支持舉措,全力幫助市場主體恢復和重振。
上海證券報記者通過梳理各家銀行的穩經濟舉措了解到,此輪銀行業金融支持舉措力度空前,從資金到產品,從服務到機制,針對性、有效性大為提升,全方位幫扶受困企業,穩住市場主體。“總行現在提出能抓緊批的貸款就抓緊批。內部轉移資金定價(FTP)也都往下調,全力降低貸款利率。”一家股份行上海分行公司部人士告訴記者。
加大信貸投放穩住市場主體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正常經營受到干擾,資金承壓甚至斷裂。無論是大行還是中小銀行,在近期陸續落地的措施中,均表示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解企業燃眉之急。
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表示,通過信貸業務靠前發力、不斷加力、精準用力,努力實現貸款同比多增,力爭上半年貸款投放超過全年計劃的70%。
交通銀行日前明確,將進一步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并設立助企紓困專項貸款額度1200億元,重點支持餐飲、零售、旅游、民航、交通運輸、住宿、會展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對于穩經濟大盤的重點領域、區域、行業、產業等,也得到各家銀行信貸資源的“聚焦”。
結合上海產業經濟特征,浦發銀行表示,將定向提供5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對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制造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持。
江西銀行明確提出,對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科技企業、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項目等直接給予大中型企業白名單準入,做到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名單準入一視同仁。
“總行給足了政策支持。”浙商銀行上海分行公司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說,比如,對于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如果申請不動產抵押貸款,抵押率可達到100%,而過去一般都要打折,不能抵押貸足。
降低信貸成本加大讓利力度
恢復市場主體經營信心,經營成本是關鍵考量之一。因此,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不僅是政策制定者的目標,也是此輪銀行支持政策的發力點。
浙商銀行日前推出35條措施,提出對于6月份投放的信貸業務,資金計價成本下調至少50BP,進一步向實體經濟讓利。
甘肅銀行提出,分別給予普惠小微類(包括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貸款和普惠型涉農貸款業務50BP和70BP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同時將再貸款貨幣工具的利率優惠全部傳導至客戶和基層分支機構。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賬戶管理服務再增加8項重點降費項目,減免收單商戶、企業網銀客戶服務費、手續費等,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
實際上,受寬信用環境影響以及銀行業積極讓利,今年前4個月,企業貸款利率就逐步下行至低點。此前,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年1月至4月企業貸款利率為4.39%,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保持在有統計記錄以來的低位。
今年融資成本降低,企業層面也有清晰感知。“我們今年拿到的新增貸款年化利率只有3.5%,比去年明顯降低了。”上海數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蘇洪說。
貸款應延盡延紓困特定行業
在疫情等因素沖擊下,不少企業經營現金流停滯,還貸出現困難。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等行業,他們對更大力度的金融紓困政策有著強烈期待。
在此輪落地的金融支持政策中,各家銀行都通過延期還本付息、無還本續貸、應延盡延、減免罰息等多種措施為企業紓困解難,支持上述行業中的企業和個體戶渡過難關。
“3月下旬,我們就在做小微企業的無還本續貸等相關工作部署。”浙商銀行上海分行小企業信貸中心相關負責人周婧表示,主要對貸款即將到期的存款客戶進行摸排,能延期的主動延期,上海快復工時,又優化了無縫續貸業務,將線下轉移至線上進行。從銀行角度而言,就是先保證企業的續貸,解決當前的資金問題。
在融資接續方面,西安銀行表示,按照市場化原則與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等自主協商,對其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努力做到應延盡延。同時,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等,靈活采取合理延后還款時間、延長貸款期限、延期還本等方式調整還款計劃。
針對重卡、交通運輸類小微企業的還款,浙商銀行“一律延期3個月”。該行表示,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及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努力做到應延盡延。
農業銀行提出,對受疫情影響存在暫時還款困難的小微企業,綜合運用無還本續貸、展期、寬限期等方式減輕企業還款壓力。對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小微企業以及出租車司和貨車車主等靈活就業群體,不限貸、抽貸、斷貸、壓貸,并給予重點融資支持。針對上海、吉林等地小微企業貸款,由總行批量實施延期,并對延期貸款給予征信保護、免收罰息。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