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官網發布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節選內容。在要求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提高支出精準度”的同時,劉昆進一步提出,財政赤字保持在合理水平,擴大財政支出規模。
多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近兩年財政資金保有較大結余,為財政資金跨周期使用提供了空間,今年新增財政赤字規模和專項債規模雖預計有所下滑,但整體仍將保持穩定。另一方面,保持強度也要求財政提高資金使用效能,如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等方式,這將成為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的重要抓手。
財政發力空間并未收縮
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財政發力穩增長需求增大,財政部已明確表示將“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劉昆還在日前進一步說明,今年財政赤字要保持在合理水平,擴大財政支出規模。
“在穩增長政策的要求,以及在預期轉弱后貨幣政策的主動效能受到考驗的情況下,財政的主動發力顯得更為重要。”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部副主任陶金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擴大財政支出的必要性較大,財政赤字率預計仍將保持較高水平的3%左右。
一直以來,機構、學界在討論財政赤字率時,往往以3%為“紅線”進行討論。2020年之前,我國財政赤字率基本控制在3%以下。到2020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財政部將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赤字規模在2019年2.76萬億的基礎上增加1萬億元。在2021年,考慮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經濟逐步恢復,財政部門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可持續”的要求,將赤字率下調至3.2%左右,赤字規模為3.57萬億元。
進入2022年后,由于經濟發展面臨三重壓力,財政部門已明確將擴大財政支出規模,而對于財政赤字率水平,多位專家認為,在今年“更可持續”的要求以及保有較高的調入資金下,財政赤字率缺乏進一步提升的必要,大概率會有所下調。
“從可持續性和防風險看,赤字率3%是重要的國際安全紅線,隨著國內經濟逐漸回歸常態,財政赤字率回歸至3%甚至破3%的概率偏大。”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預計,今年財政赤字率將下調至約2.8%至3%,與2019年水平基本相當。
在伍超明看來,財政赤字率下調并不意味著財政發力空間的收縮,相反,前兩年未使用的預算財政赤字資金,可通過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地方財政調入資金和結轉結余等資金賬戶,結轉到2022年使用,將對實際支出形成較強支撐。
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也表示,偏高的政府存款給予今年財政較大的空間,即在財政赤字率不足以支撐經濟增長的時候,財政可能通過使用往年結轉結余資金或者調入資金來擴大財政支出的規模。
保證支出強度還需提升效能
對于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一些專家學者建議,2022年可再度發行“特別國債”,其可做到在不列入財政赤字的同時擴大財政支出。
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就指出,特別國債具有專款專用、用途靈活、不列入財政赤字等的特點,考慮到今年共計約9500億元國債到期,且在穩增長背景下發行特別國債用于基建補短板等可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在“減稅降費”的同時為財政開源,還可減少疫情對經濟的擾動,2022年存在發行特別國債的可能。
不過,陶金認為,歷史上發行三次特別國債都具有特殊背景,當前我國財政政策空間較大,政策工具種類較多,今年若只是單純解決經濟增速下行和經濟周期的問題,似乎沒有必要發行特別國債,也不利于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財政部門在強調保持支出強度的同時,還要求提高支出精準度。多位專家告訴記者,除涉及財政赤字率水平的公共財政支出外,今年“擴大財政支出規模”還包括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其中就包括新增專項債的支出。財政支出規模整體提升的同時,也需要通過提升效能來保證支出強度。
目前,2022年新增專項債已開啟發行工作,且在政策發力適度靠前總基調下,普遍觀點認為,各地專項債發行節奏都將明顯前置,以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發行規模或將持平或略低于去年。盡管發行規模難以提升,卻有2021年四季度發行的約1.2萬億元專項債為今年專項債規模作補充。
在提出要把握好財政支出規模的同時,劉昆還要求,要大力優化支出結構,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重大戰略、現代農業和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加強分配方案備案審核,健全直達資金監督制度,促進財政資金規范高效安全使用。
伍超明認為,整體來看,今年要求“在財政赤字保持合理水平的情況下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有兩層含義。一是2020~2021年財政連續兩年“超收少支”,為財政資金跨周期使用提供了空間,新增財政赤字規模和專項債規模保持力度,保證財政支出規模穩定。二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能,如盤活存量資產、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等方式,均可為積極財政發力提供空間,成為擴大財政支出規模的重要抓手。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00:09 | 年內6部國產動畫電影等待上映 能否... |
00:09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家... |
00:09 | 華宏科技:緊抓稀土行業發展機遇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特色產... |
00:09 | 今年以來白羽肉雞價格波動明顯 行... |
00:09 | 德系汽車三巨頭一季度業績承壓 中... |
00:09 | 外資參、控股券商業績分化 紛紛謀... |
00:09 | 中信銀行、招商銀行擬出資設立金融... |
00:09 | 72家人身險公司 一季度合計凈利超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