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日從生態環境部舉辦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政策媒體吹風會上獲悉,從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首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首個履約周期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涉及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這是我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通過市場倒逼機制,促進產業技術的升級。
同時,生態環境部5日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明確(下稱《辦法》),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主體為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以及屬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行業。
生態環境部相關人士介紹,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逐步擴大市場覆蓋行業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引導氣候投融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將有更多行業考慮加快納入
自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深圳、廣東和湖北七省市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至今,中國已經發展成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共覆蓋鋼鐵、電力、水泥等20多個行業,接近3000家企業,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
生態環境部去年12月底發布《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將2225家發電行業率先納入。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此前透露,包括鋼鐵、水泥、化工、電解鋁、造紙等行業前期已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下一步要考慮加快納入。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電力行業參與碳市場(初期為發電行業)具有多方面影響,既促進發電行業、發電企業重視碳減排,也促進電力行業向清潔低碳轉型,進一步促進低碳或零碳的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可再生能源迎利好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碳市場的建設將會促進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和風電)的發展。
生態環境部1月5日發布的《辦法》明確,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主體為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單位,以及屬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的行業。其中,重點排放單位每年可以使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銷碳排放配額的清繳,抵銷比例不得超過應清繳碳排放配額的5%。
這說明CCER(全稱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中國核證減排量)抵消機制成為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光伏和風電等減排項目可以將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在全國碳市場出售,獲取經濟收益。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的CCER累計簽發量為4980萬噸,可滿足各試點碳市場抵消要求的CCER僅約1500萬噸。而各試點地區的年度碳排放配額量遠超這個數。按照目前各地CCER交易標準計算,風電、光伏項目可通過交易CCER帶來每度電1.3-7.4分錢的收益。
此外,碳價也存在很大的上漲空間。《2020年中國碳價調查》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平均碳價將從2020年的人民幣49元/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到93元,到本世紀中葉將超過167元。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