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侯捷寧
7月1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三十六次會議,研究全面落實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工作要求。這次會議也是金融委今年以來第四次對資本市場財務造假、違法犯罪等進行表態。
金融委的此次重磅發聲透露出了什么信號?對資本市場將會帶來影響?7月14日,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斌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專訪,全面解析了金融委此次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工作要求的大背景。
“關于金融委會議的精神,我正在學習領會中,我認為要領會這其中透露出的含義,先要在大背景下學習。”何曉斌認為,金融委這次提出的關于資本市場的具體舉措要放置于目前黨中央國務院對于資本市場的引領的大背景上來認識。
他認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的發展早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提出,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積極有序發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同時也強調要注意管控風險以及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強化監管問責。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此后,金融委也多次的開會強調要建立宏觀審慎監管、激發微觀主體活力、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這樣一個穩定的架構,去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金融和經濟做了非常重要的闡述,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
“這些論述對我們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何曉斌強調說,特別是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進一步明確了資本市場的建設的目標,實際上,方方面面都對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發展形成一個合力來實現這個目標,所以這個方向的指引非常明確。這些大的背景也進一步說明了資本市場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最主要的背景。
何曉斌認為,今年6月,劉鶴副總理在陸家嘴論壇上致辭時提出“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加快發展資本市場。”而這次金融委會議也是對這一提法的具體落實。特別是這次會議提出“證監會會同相關部門建立‘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形成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合力,共同維護資本市場健康穩定。”
他認為,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首先必須是一個規范的市場,規范意味著資本市場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因此,此次會議提出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零容忍”就是用法律來規范市場的發展,通過監管合力來實現“零容忍”。
但是在市場上漲比較好的時候有觀點認為這是對市場的打壓,何曉斌則認為恰恰相反,因為越是在市場好的時候,違規行為、違規資金會越多,內幕交易等行為也會增多,因此,在這個時候,依法合規辦事、嚴格執法,對市場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是市場健康平穩運行的要求,也是對投資者最好的保護。這也是廣大資本市場參與者都樂于看見的一個局面。
何曉斌表示,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上任之初提出了“四個敬畏”:敬畏市場、敬畏法治、敬畏專業、敬畏風險。就是要求不僅監管部門要有敬畏之心,市場主體中的各個主體都要有敬畏之心,這樣,才利于我們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那么,“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的成立以及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的“零容忍”的實施對于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何曉斌認為,首先,客觀上,會對投資者心理產生一些影響,這些影響會讓投資者更加注意控制自己的投資風險,更加關注市場中的一些內幕交易、財務造假等現象,同時也會意識到非法配置的危害性,對自己的合規風險和風險管控意識都會增強。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也要深入學習和研究資本市場的規則和制度,不要觸碰法律的底線。
其次,金融委提出的具體舉措有利于降低市場的波動,及時提示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已經采取的一些行動都有利于市場的穩定運行。
第三,有利于在全球樹立資本市場良好的形象,通過警示股東和管理層加強內部控制和合規經營,有利于外資更順暢的進入中國投資,對中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和利用外資都非常有意義。
此外,他還特別建議,“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因為跨部門合作需要很高的組織力和技術力。技術上面的支持,要充分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甚至于區塊鏈技術,來組織專業的人員建立一定的規章制度,才能夠實現跨條線跨市場的協同監管,才能發現問題,才能夠查處違法違規的行為,也會通過這種組織上的落實帶動技術上的提升,使得整個政府的監督管理,資本市場乃至于其他的金融市場的這種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編輯 孫倩)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