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而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中央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
“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經濟正處于以房地產、傳統基建、傳統制造業等重資產行業拉動的高速發展階段,逐步向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等輕資產行業轉變,在這一過程中,要素投入模式隨之發生轉變,融資需求模式也需要調整。
他進一步解釋稱,比如,要素投入由大量富余勞動力、資金逐漸向技術創新、要素升級、制度改革紅利等轉變,數字首次被政府文件確認為生產要素;融資模式方面,當前國內金融供給以提供實物抵押品的銀行信貸為主,間接融資占比長期保持在80%以上,而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以知識產權和人力資本等輕資產為核心資產,無法提供與現有信貸融資需求相匹配的抵押品,亟待通過股權等融資方式獲得資金支持,增強金融供給與實體金融需求之間的適配性,助力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在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看來,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關鍵要注意三點內容:第一,要突出現代要素的作用;第二,要建立要素市場,需要從要素確權工作開始思考;第三,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關鍵要解決要素服務和功能問題。
要素市場化包括土地要素、數據要素、技術要素、資本要素、勞動力要素等。資本要素方面,當下最為關注的就是改革創業板并試點注冊制。
“注冊制改革是大勢所趨。繼科創板之后又要在創業板實行,這對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改革,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北京市科創基金董事長劉克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他進一步表示,從科創板試行注冊制近一年來的情況看,各方還是比較認同。它化解了IPO“堰塞湖”問題,解決了發行節奏忽快忽慢的問題。同時,注冊制程序公開透明,使得IPO過程的透明度增加,邊界越來越清晰。
“希望注冊制能給創業板帶來更好的發展機遇,能夠產生更多有影響力的項目。”劉克峰說。
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另一項工作,是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
事實上,去年以來,監管層多次提及要大力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尤其是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這一問題,也成為今年兩會上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吉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峰提出,要多措并舉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實力。首先,要通過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做實資產分類、加大撥備計提和利潤留存,增強中小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其次,要通過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二級資本債等方式,拓寬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渠道和方式。第三,要積極穩妥引入包括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國有資本、民間資本等各類合格投資者對高風險機構進行并購重組,引資引智引制,促進良性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表示,下一步希望能通過再貼現等手段向中小銀行提供更多成本低、期限長的資金來源,助力中小銀行踐行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讓更多“活水”流向實體經濟;希望支持地方向部分中小銀行注入資金、可變現資產,或者通過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注資的方式,為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增強中小銀行的風險抵御能力與信貸投放能力,夯實中小銀行穩健發展的根基。
值得關注的是,5月27日,金融委辦公室發布公告,將推出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出臺《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補充資本工作方案》,進一步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把補資本與優化公司治理有機結合起來。
同一天,銀保監會修訂發布了《關于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放開原規定對發行人規模等條件限制,賦予保險公司更多投資自主權。
“此次疫情對我國中小微企業造成嚴重沖擊,需要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提供資金支持。”伍超明表示,歷史數據表明,非上市商業銀行即眾多中小銀行,提供了國內40%以上的公司貸款。但當前中小銀行面臨較大資本約束,如受疫情沖擊影響,中小銀行不良率攀升,將導致其資本充足率下降,需要加快補充資本,提高其信貸投放能力與意愿。
“當前中小銀行仍面臨較大的資本金約束,需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促進金融供給與金融需求之間的適配性。”伍超明說。
(編輯 上官夢露)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