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國家外匯局公布的3月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606億美元,較年初下降473億美元,降幅為1.5%。此前,2月環比下降88億美元。
雖然3月外匯變動較大,但隨著近期全球金融市場企穩,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我國外儲仍有望保持總體平穩基調,守住3萬億美元關口并無太大壓力。
3月新興市場
資本外流加劇
盡管3月外儲環比下降規模就高達461億美元,是2017年以來的單月最高降幅,但考慮到當月疫情蔓延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巨震”,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降幅仍在預期之內。
民生銀行首席宏觀研究員溫彬表示,綜合考慮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效應,估值變動導致本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減少。從主要匯率變動上看,3月美元指數月中走強月末有所回落,整體呈現升值趨勢,我國外匯儲備中以非美元貨幣計價部分折算成美元計價后,形成估值損失。從資產價格上看,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以美元標價的全球債券指數下降1.6%,股票指數明顯下跌。
國家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持同樣觀點。她表示,3月,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美元指數走強,部分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匯率下跌,主要國家資產價格出現大幅調整。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外匯儲備規模有所下降。
不過,具體分析外匯儲備的變動因素看,估值變動是主因,但也有市場結售匯因素的影響。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3月外儲下降符合預期,其原因主要是由全球流動性緊張背景下美元回流導致的。一是3月美股出現四次熔斷,市場極度恐慌,為了滿足流動性需求,投資者開始在全球拋售金融資產回收美元流動性。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統計,3月新興市場累計資本外流達到了創記錄的833億美元,規模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國也難獨善其身,3月陸股通項下跨境資本累計凈流出678.7億元,為滬、深港通運行以來最大單月流出額。
二是企業資產負債配置正常調整導致的。3月美元指數在美元回流、避險情緒驅動下,一度漲至103附近,創兩年多以來高點,月度升值0.85%,連續3個月升值,市場購匯需求增加。部分企業為了應對潛在的美元荒問題,提前購匯償還美元貸款或增加進口預付款規模。
三是居民美元購匯增加導致的。全球疫情蔓延下,除美元外所有風險資產價格全部下跌,進一步凸顯了美元的避險屬性,居民持有美元的需求增加。因此,上述三方面的原因疊加,導致3月外匯儲備明顯下降。
外儲規模有望保持穩定
4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的形勢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隨著市場預期歐美地區疫情即將迎來拐點,以及各國出臺刺激政策穩定經濟,全球金融資產出現止跌反彈的苗頭,尤其是股市逐漸回暖,外資流出壓力大為緩解。北向資金重新凈流入,本月前4個交易日已累計凈流入近200億元,4月7日當天大幅凈流入127億元。
“整體看,外儲變動將逐漸趨穩,應該能穩住在3萬億美元上下。下半年國內經濟數據若能在全球率先回升,匯率、外儲就不會出現太大問題。”王有鑫稱。
溫彬也認為,3月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給國際上很多機構投資者都造成了影響,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雖有所下降,但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月度間波動屬于正常現象。下階段,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仍然具有穩定基礎,跨境資金流動基本平衡,外匯儲備規模有望保持穩定,能夠抵御各種風險沖擊。
不過,從銀行結售匯的角度看,短期內代客結售匯預期仍將持續逆差,從而對外儲構成一定壓力。王有鑫稱,美元持續保持在高位,全球經濟金融風險仍有繼續惡化的可能,美元的避險需求仍然存在,尤其是沒有與美國建立貨幣互換機制的外圍國家的美元流動性緊張問題依然比較嚴重,因此在未來幾個月企業結匯會比較慎重,購匯需求仍將保持在高位。
王春英表示,預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將受到嚴重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國內實體經濟正在逐步恢復和改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將繼續為外匯儲備規模總體穩定提供支撐。
16:05 | 保險金信托降門檻 市場空間有望進... |
16:01 | 特殊資產處置生態圈大會舉辦 聚焦... |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