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過山海關”已經成為過去式。在經歷了前幾年的經濟持續低迷之后,東北經濟正在走出困境,不斷好轉,眾多知名企業敏銳捕捉到東北振興所帶來的重大機遇。
以有著“共和國長子”之稱的遼寧省為例,今年以來,萬達、萬科、恒大、騰訊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相繼前往遼寧省進行投資,助力遼寧省經濟實現新一輪振興。
在遼寧經濟運行實現穩中有進、總體向好,不斷吸引廣大企業前往發展的同時,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加快遼寧經濟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動能,10月15日,遼寧省召開“金融助振興—遼寧行動”主旨會議,通過匯聚金融力量、服務實體經濟,助推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大企業紛至沓來
證券時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經歷了前幾年的經濟持續低迷之后,目前,遼寧經濟已經走出低谷、走出困境,遼寧發展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不斷集聚增多,正在形成投資發展的熱土。
今年6月15日,沈陽市政府與恒大集團在沈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恒大集團將投資1200億元建設輪轂電機、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水世界、養生谷等重大項目。
在恒大之前,今年5月,在已完成投資250億元的基礎上,萬達集團再次豪擲800億元投資沈陽。在恒大之后,今年7月,遼寧省政府與華潤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大消費、大健康、高科技與金融等領域深化全面戰略合作關系;8月,綠地集團與遼寧省沈撫新區簽署項目戰略框架協議,擬投資100億元建設綠地智慧科技園項目;9月,大連市政府與萬科集團簽署深化合作協議,萬科集團預計總投資450億元建設軌道+物業開發、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新興產業雙創中心、冰上運動及相關產業示范基地等項目。
據遼寧省商務廳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遼寧省招商引資簽約額已經超過5000億元。上半年,大連市到資778億元,沈陽市到資603億元,合計占全省總額近一半,分別增長10.1%和15%;營口、本溪、葫蘆島、丹東、鞍山、盤錦、阜新、遼陽等市增幅都在10%以上。全省到資1億元以上項目454個,到資2425.1億元,分別占全省總額的32%和88.8%。
攜手金融機構
擴大資金總量供給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遼寧省想要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新動能,自然也離不開金融業的助力。遼寧省在現階段對于借助金融力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與愿望尤其迫切。
遼寧省省長唐一軍表示,振興發展離不開金融強有力的支撐,也為金融業創新創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是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遼寧振興發展急需金融血液的滋養。
10月15日,遼寧省與8家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外,盤錦市政府、營口市政府分別與中菊資產管理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天風證券與朝陽市政府簽署金融合作協議。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羅文強調,金融依然是東北振興的突出短板,金融合作機制和金融機構要主動作為,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與東北地方政府、企業通力合作,共建開放式投融資服務合作平臺,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東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讓資本要素更多向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集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要改善融資結構,豐富融資渠道,促進融資便利化,有效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推動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要發揮專業優勢,構建與地方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良性合作機制,有效防范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
“目前遼寧省正在通過持續深化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金融保障。”遼寧當地經濟界人士介紹道。
截至8月末,今年遼寧全省上市公司境內市場融資60.3億元,其中,七彩化學、亞世光電2家公司實現IPO掛牌上市,首發融資10.64億元。此外,錦州神工半導體、沈陽芯源微電子兩家公司已實現科創板上市申報。另外,截至8月末,遼寧全省發行各類企業債券648.2億元,同比多增199.1億元。
唐一軍表示,要完善金融服務,用好金融合作機制,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主動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搭建平臺、提供服務。要深化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防止脫實向虛、自我循環。要打造穩定的金融生態,營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優化金融業發展環境,為金融業發展營造最佳社會生態。
11:54 | 以利他共贏實現和合共生 珠海萬達... |
11:28 | 受益“雙題材”概念!603332,12天... |
23:35 | 債市“科技板”發力顯效總規模逾28... |
23:35 | 監管“零容忍”不容“看門人”再裝... |
23:35 | 制造業“綠”發展 經濟社會轉型步... |
23:35 | 政策暖風頻吹 機器人產業迎強勁動... |
23:35 | 上證科創板計算機主題指數明日發布... |
23:35 | 本周央行公開市場9460億元逆回購到... |
23:35 | 莫被各種花式“股神”迷了眼 |
23:35 | 以吸收合并開創資源整合新局面 新... |
23:35 | 月內超130家上市公司獲外資機構調... |
23:35 | “端午經濟”升溫 “健康”小粽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