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過后,中國經濟又一次站在新的起點。種種跡象表明,新的積極因素正在出現。節后前幾個交易日的開門紅帶來融融暖意,已經折射出市場各方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其實,機構人士已從2019年開年以來的數據動向中窺見了這一點,他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有活力、有韌性、長期向好的格局沒有改變。
經濟數據超預期
2月14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份進出口數據雙雙超預期。按美元計,出口同比增速9.1%,預期為-3.3%,前值為-4.4%;進口同比增速-1.5%,預期為-10.2%,前值為-7.6%。
星石投資首席執行官楊玲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進出口等數據超預期,將會逐步修正市場前期對數據大幅下滑預期。“由于全球經濟疲軟等因素的影響,市場對進出口數據乃至整個經濟的預期非常低,甚至認為會大幅下滑。1月份進出口數據雖然部分能被春節因素解釋,但是并不能改變數據超預期的改善。雖然不能簡單地通過單月的數據對于未來做出判斷,但一定程度上可以修正過度悲觀的預期,對于資本市場將會產生明顯的提振。”楊玲說。
樂瑞資產宏觀總監韓迪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亦表示,從短期角度來看,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雖然2018年宏觀上信用條件有所收緊、廣義流動性水平邊際緊縮,微觀上企業部門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所增多,但在政策前瞻性預調微調推動下,從2018年年底、2019年年初開始,這一情況已經開始出現持續的、較為明顯的積極改變。
韓迪分析,這一方面是由于2018年二季度以來,央行前瞻性進行貨幣政策預調微調,使得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的可得性、穩定性以及資金成本都持續明顯改善。另一方面,針對當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的堵點,監管部門針對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央行調整MPA考核細則、增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推進CRM等債券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發展;又如監管部門鼓勵商業銀行通過優先股、可轉債、永續債等多渠道補充資本金,并通過創設互換工具等方式為銀行發行永續債提供支持等,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金融機構負債穩健性、資本充足水平,并改善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在一系列努力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面臨的問題持續出現改善。
韓迪進一步指出,數據顯示,近期以信用債發行規模、新增企業存款、社會融資規模、貸款利率等一攬子指標刻畫的中國廣義流動性水平開始出現持續明顯邊際改善。流動性因素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影響預計將逐步轉為正向。“雖然短期內經濟仍存在放緩慣性,但若當前信用擴張能夠持續,中國經濟或在2019年年中觸底回升。”他判斷。
活力強韌性足
從中長期角度看,機構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保持韌性、穩中向好,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韓迪表示,這一格局體現為中國經濟產業結構繼續積極轉變、服務業增速持續高于傳統工業部門、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日趨顯著。而在工業部門內部,裝備制造、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高端制造領域總體增速也快于平均水平。
楊玲認為,中國經濟有活力、有韌性。首先,政策逆周期調節不斷加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組合拳”發力。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逆周期調節”這一重要的政策節點之后,一系列具有系統性和協調性的政策落地,內部壓力改善,經濟有望見底。財政政策上,相比往年,2019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發力更早,有望成為今年穩增長的主要發力點。貨幣政策上,開年以來央行推出了全面降準、定向降息以及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擴圍等系列措施。未來央行有望繼續通過政策工具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廣譜利率的下行。
其次,全球流動性邊際寬松信號出現。此外,外圍因素有望得到緩解,為“系統性和協調性”的政策組合拳落地提供了有力的外部環境,市場信心在逐步恢復。
在這一背景下,資本市場機會如何?對此,韓迪認為,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已經出現系統性修復,考慮到估值水平較低,A股長期配置價值十分顯著,牛市開啟的時點取決于市場對主要不確定性的消化節奏。如果廣義流動性水平能夠持續明顯改善,A股開啟牛市的概率將快速提高,有望逐步迎來“中長期配置價值凸顯、短期新增資金不斷流入”的新局面。目前來看,越來越多信號指向信用條件和廣義流動性繼續改善。
楊玲也認為,A股最糟糕的時刻已經過去,以科技類別為核心的成長股機會最大。一是成長股有估值修復的動力;二是產業升級是長期方向性的發展;三是2019年宏觀環境有利于成長股的表現,在經濟逐步見底、利率下行和風險偏好有望回升的背景下,科技股的彈性將最大。
23:56 | 市場化養老“輕重并舉”構建產業新... |
23:56 | 落實好上市公司獨董制度 強化關鍵... |
23:56 | 4月份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6933億... |
23:56 | 從“去庫存”到“優結構” 專項債... |
23:56 | MSCI納A指數樣本調整將生效 外資機... |
23:56 | 人形機器人潛力大 超百家A股公司競... |
23:56 | 人民幣匯率近期走強 A股有望引來更... |
23:56 | 第三十二期:如何運用ETF構建中低... |
23:55 | 央國企全面實施市值管理 堅定高質... |
23:55 | NPC開講冷笑話 AI玩“活”游戲世界 |
23:55 | 從“港股三朵金花”爆紅看新消費賽... |
23:55 | 商業航天“出海”搭建全球產業新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