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超低利率、技術性顛覆與監管壓力,所有這些因素均導致利潤率的收縮及成本的增加,而由此形成的市場環境將提振整個金融行業在2018年及未來的并購活動。
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與牛津經濟研究院最新聯合發布的全球交易展望預計,2018年金融行業的全球并購交易額將從2017年的4620億美元增長25%至6160億美元。同樣的,由于許多亞洲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將通過融資開展技術變革,受此主導,2018年金融行業的全球IPO交易融資額預計增長近40%至840億美元。
2018年金融行業并購主要驅動因素
2018年,預計北美地區金融行業的并購交易額將增長至2590億美元,占全球所有行業交易的40%以上,而在2019年下跌至2140億美元,在2020年下滑至1678億美元。預計歐洲地區的這一數字將達1957億美元,緊隨北美之后。而亞太地區則為1227億美元,拉丁美洲地區為292億美元,非洲及中東地區為90億美元。
受中國對外投資提振,預計2018年亞太地區金融行業的并購交易額將比去年增長60%。根據標準普爾指數,以資產規模計的全球五大銀行中有四家是中國銀行,一家是日本銀行,這彰顯了亞太地區金融行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以資產計,世界上最大的銀行是中國工商銀行(ICBC),其在2007年完成了第一宗對外并購,當時它買下了印尼Halim銀行(PTBankHalimIndonesia)90%的股權。
日本大型銀行十分關注國際市場,并很可能進一步開展戰略性投資。亞洲金融服務行業的其他同行雖屬于市場新秀,但他們將在2018年及未來顯現全球影響力,并由兩大不同的陣營主導。
第一大陣營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與支付寶,它們已經開始實施全球惠普金融戰略。螞蟻金服為印度最大移動支付和商務平臺PayTM,菲律賓電子錢包GCASH,韓國支付平臺KakaoPay,以及泰國支付公司AscentMoney提供一些技術支持力量。阿里巴巴不久前計劃收購美國公司速匯金國際,不過該交易被美國財政部的外資投資委員會出于戰略考慮而否決。
第二大陣營包括騰訊與微信支付,其在中國擁有近10億客戶,且年收入增長屢屢達到50%。微信支付正在開展全球擴張,并專注中國出境游客,同時與全球支付服務商Ayden、CITCON與Airwallex進行合作。
預計2018年拉丁美洲地區金融行業的并購活動略微下降至292億美元。而隨著該地區經濟持續回彈,其并購交易額將在2019年上升至350億美元。該地區銀行躋身全球利潤最豐厚銀行之列,并吸引了大量來自歐洲的對內投資。然而,巴西、哥倫比亞與墨西哥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所帶來的宏觀經濟風險,可能不利于交易環境。
“金融服務企業希望開展大型交易,但他們仍在持續觀望以待形勢明朗,以防在付諸努力,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之后卻發現相關監管規定阻止他們在日后完成交易。”貝克·麥堅時拉丁美洲并購部門主席LilianaEspinosa律師表示。
預計2018年非洲及中東地區的金融行業并購將下降至90億美元,較2017年的295億美元有大幅下滑。去年的總交易額因一宗大型交易被抬高:即阿布扎比國家銀行與第一海灣銀行之間價值140億美元的合并交易。2019年,我們預計該地區金融行業的交易活動將略微上升至103億美元,而在2020年下降至66億美元。
2018年金融行業IPO主要驅動因素
2017年,金融行業IPO交易總融資額從前一年的472億美元增長至511億美元。預計2018年該行業的IPO交易融資額將進一步上升到840億美元,這是多重因素提振的結果,包括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被國有化的幾家大型銀行進行的再私有化,以及許多金融機構的資本結構調整。
成立于幾年前的金融科技初創企業也將為上市交易融資額的增加提供助力,因為他們的規模在增加,并希望通過IPO籌集額外資金或為他們的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者提供退出機會。
“根據交易背后的驅動因素,資金通常用于償還政府在10年前出面給予金融機構的救助,以改善資產負債表,或為金融科技行業的風險/私募股權投資者(VC/PE)與創始人提供退出機會,”貝克·麥堅時全球資本市場部門主席KoenVanhaerents律師表示。
在亞太地區,許多金融科技企業也正在進入IPO市場。而保險企業也是如此,在像印度這樣的國家,這一行業正在快速成長,同時估值也在飆升。
展望2018年及未來
在經歷2018年的交易活動高峰之后,預計2019年金融行業并購與IPO交易額將有所下降,這與全球更廣范圍內發達市場交易活動冷卻的大趨勢一致。憑借大量的投資資金與現金儲備,由私募股權驅動的交易可能會是一個例外。而如果歐洲銀行業聯盟計劃得以實施,歐洲的合并也將打破這一趨勢。
隨著利率上升,全球貿易與投資增長放緩,以及股票價格回調,預計金融行業的并購交易額將在2019年下降至5690億美元,到2020年將下滑至4500億美元。我們預計該行業IPO交易將在2019年下降至824億美元,隨后在2020年將進一步下滑至593億美元。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