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發展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遭遇“缺芯貴電”的掣肘。
11月9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以“聚力行穩、蓄勢新程”為主題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市嘉定區舉辦,汽車行業相關主管部門、主流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的代表參會。引人關注的是,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在現場直言新能源動力電池和車用智能芯片供應問題,并提出改進良方。
“貴電”增加成本
乘聯會11月8日晚公布的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最新銷量數據顯示,在2022年初停售燃油車后,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一路走高。10月,比亞迪新能源車連續第二個月突破20萬輛的大關,以20.6萬輛的銷量位居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榜單第一位。
不過,比亞迪執行副總裁廉玉波11月9日卻對行業現狀表達了謹慎的觀點。他表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正面臨一系列挑戰: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需要深度挖掘用戶需求,產品已經從“一家一車”向“一人一車”轉變;用戶高續航、智能化要求持續提高,企業需要融合創新滿足復雜需求,新能源汽車技術迭代越來越快,創新窗口期也越來越短。
“產業鏈整體風險抵抗能力不足,碳酸鋰等價格波動帶來很大影響。”除了市場和技術的挑戰,廉玉波直言,動力原材料和電池的價格上漲已經給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造成了較大影響。
“電池為什么貴?因為原材料漲價。”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發言也直指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貴電”的困境。朱華榮透露,“貴電”導致長安汽車新能源車單車成本增加5000元至35000元。在朱華榮看來,動力電池價格高企的原因是原材料漲價、資本惡性炒作、賣家惜售、中間商囤積居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于整車企業的呼聲,孚能科技有關人士對記者介紹,原材料的確是動力電池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另外,人工等其他費用也在上漲。“就原材料來說,旺季到了加上節前備貨,需求偏緊,投機商就進來了。”
“缺芯”導致減產
除了“貴電”,“缺芯”也成為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發展瓶頸。
朱華榮表示,車用芯片短缺已經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生產秩序造成破壞。以長安汽車為例,2022年1至9月長安汽車損失60.6萬輛產量,“缺芯”造成大量半成品庫存。
汽車分析機構AFS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中旬,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約353.71萬輛汽車。10月第一周,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制造商就減產逾9.4萬輛汽車。
“在過去不到24個月的時間里,地平線征程系列芯片累計出貨已突破200萬片。”作為國內汽車芯片龍頭企業,地平線創始人余凱說,車用芯片目前行情火爆。
芯片的短缺,已經從高端車蔓延到更多的智能車型。多個品牌經銷商日前表示,今年以來在售的A00級車型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個別車型相較去年漲幅達到20%。部分五菱宏光與奇瑞經銷商表示,受供應鏈短缺、芯片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所有A00級電動車型售價進行了上調。
對于國內智能汽車“缺芯”的背后原因,朱華榮分析,除了全球芯片短缺因素外,問題的關鍵是汽車企業和芯片企業之間缺乏直通直聯的溝通規劃和風險共擔機制,供需之間信任不足。
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
對于行業亂象的解決,朱華榮建議,在芯片方面,可以加強頂層設計和分工合作,努力實現芯片國產化、本土化發展。在電池方面,希望在有關部門支持下,依法開展對于暴利行為的打擊,解決個別企業的原材料囤積和炒作等亂象,提升動力電池通用化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缺芯貴電”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起到了引領作用。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優化政策供給,盡快完成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辦法的修訂,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
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還要保障行業穩定運行,健全汽車生產風險預警機制,積極開展整車零部件、基礎元器件、關鍵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加強國際資源的開發合作,推動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打擊投機炒作、捂盤惜售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另外,工業和信息化部還會支持行業創新突破,聚焦新一代電子電器架構、汽車芯片、新體系電池、高精度傳感器、車用操作系統、關鍵基礎材料等領域,加強資本和技術的對接。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湯文侃表示,上海將全面貫徹制造強國、交通強國的戰略部署,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中央部委支持下,加快構建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各方合作協同,全力打造產業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汽車產業集群,持續引領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