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民生福祉,保障人民健康,生物醫藥是關系國計民生、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健康中國”的藍圖在“病有所醫”的夢想中繪就具體路線,也在行業探索、企業發展的實踐中踏出堅實腳步。
作為排頭兵,2021年,滬市213家生物醫藥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23萬億元、凈利潤968億元,近5年營收、凈利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1%和12%。行業整體邁進的浪潮中,亦有細分龍頭不斷涌現。過去5年中,滬市18家市值300億元以上的醫藥公司的營收、凈利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6%和15%。近期披露的三季報,更是掀開了滬市相關公司持續高成長的一角。如萬泰生物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7.21億元,同比增長66.71%;凈利潤同比增長168.03%至12.51億元。
從“用藥貴”到“買得起”
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帶量采購、醫保目錄談判等政策持續發力,曾經的百姓“用藥難、用藥貴”問題,逐步變為了“買得起、用得上”。根據國家醫保局發布的統計公報,自2018年以來連續4次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累計將250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價格平均降幅超過50%;2021年協議期內221種談判藥報銷1.4億人次,年內累計為患者減負1494.9億元。
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滬市有多家醫藥公司產品通過醫保談判被納入目錄,包括恒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等,都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用藥負擔,惠及更多群體。
帶量采購方面,2020年至2022年,我國共開展了7批藥品集采,涉及292個品種,平均降價超50%。其中,上海醫藥、恒瑞醫藥、海正藥業、國藥現代等多家滬市藥企的多個品種中標。為適應行業發展趨勢,上述醫藥公司亦積極調整戰略,將發展重心轉向提升藥品質量,促進藥品研發。
從“看病難”到“看好病”
如何更好地滿足民眾多元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
醫藥產業通過持續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其中,滬市醫藥企業在保障藥品供應、罕見藥研發生產方面積極助力。以國藥現代為例,公司目前擁有1456個藥品批準文號,并作為國家級藥品供應和儲備定點企業承擔原料藥儲備任務。上海醫藥則在罕見病藥物的研發和生產上堅守多年,擁有21個罕見病藥品種,涉及34個罕見病病癥,是國內現擁有罕見病藥品批文最多的企業之一。
國產創新藥的加速發展,也為國內患者“看好病”提供了更多選擇。如恒瑞醫藥累計已有11款創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創新藥收入占比約40%,另有數十個創新藥正在開展臨床試驗。復星醫藥今年上半年有2個創新藥獲批上市,14個創新藥于境內獲批開展臨床試驗,在研創新藥數量達70項(按適應證計算)。
與此同時,中藥守正創新的步伐也在加快。2021年,我國中藥新藥過審數為12個,創近8年新高。康緣藥業連續3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在10%以上,推動一批中藥創新藥陸續進入臨床階段。隨著中藥現代化的步伐和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標準的進一步規范,目前三成以上滬市中藥企業已實現重要中藥材自建基地或可溯源。
從“拿過來”到“自己做”
創新,是醫藥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統計,2022年上半年,我國已有19款國產創新藥獲批上市,突破性品種名單涵蓋70款產品,具有臨床價值的國產創新藥數量持續增加。
從研發投入來看,滬市121家制藥企業2021年共計研發投入520億元,近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4%。其中,26家公司2021年研發投入超5億元,百濟神州、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上海醫藥等去年研發投入更是超過20億元;45家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超10%。
通過技術攻關,國產醫療產品的話語權也在逐步加強。在醫療器械領域,目前國產醫療設備突破多項技術壁壘,在心血管支架、人工腦膜、骨科植入創傷類及大中型醫療設備中監護儀、DR等領域基本實現進口替代。
在生物制品領域,國產疫苗研發創新加速推進。萬泰生物二價HPV疫苗馨可寧獲批上市,系首個國產相關疫苗,公司九價宮頸癌疫苗III期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在體外診斷領域,分子診斷和生化診斷的國產化率均已達到50%。萬泰生物、安圖生物等體外診斷公司在化學發光等技術領域積極創新;華大智造、聯影醫療等實現了新一代基因測序儀、核磁共振成像等高端醫療設備的國產突破,各項參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微電生理、惠泰醫療的電生理設備先后取證,為我國電生理設備破局打下基礎。
在醫藥研發外包領域,中國市場增速高于全球。如藥明康德通過持續強化一體化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保持快速成長態勢。業績預告顯示,公司今年第三季度有望首次實現單季度營收突破100億元大關。
中國藥企的高水平開放也在不斷提速。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中國醫藥行業海外并購共公布53宗交易,交易金額為26億美元;藥企授權許可交易數量約有169項。同時,滬市醫藥企業整體境外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7%上升至2021年的10%。在邁向國際化的路上,健康元成為國內首家赴瑞士交易所發行GDR的生物醫藥上市公司。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09:53 | 周末重磅發布!由降轉漲! |
09:53 | 直擊重慶啤酒業績說明會:一季度高... |
09:50 | 建設銀行承銷首批科技創新債券 |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