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連日來,多家飼料企業再度上調飼料價格,本次調價范圍包括豬牛羊飼料、禽類飼料和水產飼料,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主要是國際油價高企,抬高糧食生產成本,進而傳導到飼料環節。除養殖業受高油價影響外,捕撈業也深受高油價壓力,漁業旺季出海船舶數量銳減。專家表示,養殖、捕撈兩大行業受制于高油價影響,預計將推動全球動物蛋白質供應趨于緊張。
飼料頻漲價養殖業承壓
自6月初以來,已有廣東、四川、重慶、云南、安徽、江西、貴州、福建、江蘇等地飼料企業發布漲價通知。6月19日以來,又有玉林漓源、貴港瑞康發布調價通知,將教槽料每噸上調100元,乳豬、小豬、中大豬及母豬配合料每噸上調75元。
緊跟豬飼料上漲的還有牛羊用反芻飼料、水產飼料和禽類飼料。自6月17日至6月21日,多家飼料企業發布水產飼料、禽類飼料、反芻飼料的調價通知。其中,陽江海壹生物將魚料每噸上調200元,揭陽海將魚料每噸上調200元至300元,中山粵海將魚料每噸上調200元至300元。漳州華龍將雞料、鴨料、鵝料、種鴿料每噸上調50元,大理正大將所有肉雞顆粒配合飼料、所有肉鴨、蛋鴨配合飼料、所有反芻料每噸上調50元,所有水產料每噸上調75元。昆明華港將肉小雞料每噸上調75元,肉雞料、肉鴨料、火鴨料、蛋鴨料、鵪鶉料、蛋雞料每噸上調50元。
財信期貨投資服務中心負責人蘇斌向記者分析上述情況,“今年以來,豬周期觸底后有反彈,帶動肉雞、禽類蛋類、牛羊肉等價格向好,但是飼料價格一路上漲,已經抵消了肉蛋制品漲價帶給養殖企業的利好影響,且造成一定經營壓力。”
他補充,“由于物流不暢、地緣沖突、通貨膨脹等因素,共同推高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高位運行,通過化肥、農藥、燃油等傳遞到糧食生產、加工及流通環節,進而抬高糧食綜合成本。從國內外期貨市場來看,大豆、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期貨及現貨均持續在高位運行,給下游飼料加工企業增加經營壓力,進而使飼料加工企業向養殖業傳導成本壓力。預計本輪飼料調價之后,年內可能會存在多次飼料價格上調,對國內動物蛋白質供應會產生預期缺口。”
遠洋捕撈產業旺季不旺
遠洋捕撈產業是繼養殖業之后,可為消費市場提供動物蛋白質的第二大產業。由于歐洲柴油價格上漲,直接推動捕撈業成本上升,在消費端,通脹水平處于歷史較高水平,有些商家不敢輕易漲價,漁業公司利潤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UCN報道稱,蘇格蘭或將提前結束漁業捕撈旺季。
UCN海產資訊主編胡路怡介紹,“由于捕撈船每次出海都要往返1000公里且消耗大量柴油,柴油價格連續上漲,導致燃油成本與漁獲物價值的比例高達50%,疊加員工開銷及其他費用,歐盟地區的出海捕撈已經成為無利可圖的業務。”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統計數據,國際柴油價格創下歷史紀錄,主要是因為煉油廠產能不足,歐盟進口柴油價格已相當于每桶175美元的原油。作為遠洋捕撈產業的第一大品種鱈魚陷入了供應不足的矛盾當中。UCN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狹鱈魚片價格有望長期維持在高位,2022年上半年PBO(去中刺)單凍魚片價格均價已漲至4600美元/噸的歷史高位,預計2022年下半年進一步上漲至5000美元/噸,出口商及進口商認為總體供應趨緊,價格持續強勁可能性較大。
胡路怡向記者表示,“由于油價高漲,不僅是歐盟、美國,全球的遠洋捕撈產業已經陷入了一場嚴重的危機。以鱈魚為例,2022年,美國和俄羅斯近期預計供應量都將有所下降。俄羅斯鄂霍次克海的產量將下降約10%,美國東白令海峽產量下降約19%,全球供應量可能下降23.6萬噸。”
他預估,“在全球動物蛋白質供應中,海產品蛋白質供應占據重要一席。高油價不僅影響遠洋捕撈產業,也通過飼料產業傳導到近海養殖產業。預計這一影響短期內較難消退,可能未來會形成全球動物蛋白質供應趨緊的格局。”
是否將燃油船改裝為電動船可解決遠洋捕撈中油價高企的問題呢?記者聯系亞光科技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在技術上,燃油船改裝為電動船切實可行,特別是在中小型漁船的改裝業務上有一定的需求,我們已經參與其中,有相關業務經驗和成功案例。但是,在需要長距離、長時間的遠洋捕撈上實現油改電還需要進一步研發攻關,確保航速或續航能力進一步提升。”
(編輯 白寶玉)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09:54 | 易方達基金:增加發行基于業績比較... |
09:54 | 經營逐步向好 曙光股份重現“曙光... |
09:53 | 周末重磅發布!由降轉漲! |
09:53 | 直擊重慶啤酒業績說明會:一季度高... |
09:50 | 建設銀行承銷首批科技創新債券 |
00:09 | 科德數控正有序推進產能擴建工作 |
00:09 | 中芯國際一季度營收凈利同比雙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