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春節檔電影票房累計達60.35億元,位居影史同期第二。但火熱市場之下,也不乏吐槽聲:單張電影票價動輒過百,“退票”“改簽”基本無門,價格上漲服務打折的觀感難免令人不快。
拋開票價高低不論,這電影票“退改難”其實是個老問題,也因為不合法理飽受爭議。消費者購買電影票相當于簽訂了一份觀影合同,在影院履約前,當然有在一定條件下要求變更的權利。某些影院“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的單方面規定,頗有“霸王條款”之嫌。事實上,早在2018年9月,中國電影(11.450,0.01,0.09%)發行放映協會就專門發布過關于“退改簽”的規定,要求簡化手續、優化流程、明確公示。可如今幾年過去了,現狀依然骨感。截至去年,北京267家影院中,支持退票的影院僅78家,占比僅3成。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變數多,預定與退改正成為一項基本商業服務。更何況影片口碑存在“時差”,如果某部影片上線后反響不佳,買了預售票的觀眾難免有退票或換看其他影片的想法。然而,機票、火車票支持“退改簽”,拍個照、約個課都可以改期,偏偏退一張電影票就十分困難。某影院工作人員表示,這主要是擔心遭遇惡意退票,影響影院排片和二次銷售。如此理由看似有一定現實針對性,畢竟某些狂熱粉絲為支持偶像大肆刷票占位又惡意退票的行為著實讓人反感。但影院要維護自身利益,規避經營風險,大可通過制定更細致的規則、利用更先進的技術等辦法,簡單“一刀切”,自己固然一文不損,卻實實在在損害了用戶利益。
從技術層面看,電影票“退改簽”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關鍵就在于相關方面尤其是電影院能否正視消費者權益,糾正觀念誤區、完善具體規則。在這方面,行業內外可供參考的經驗很多。2019年5月,深圳推出國內首個電影票“退改簽”行業自律標準,根據具體時間實行“階梯式”退費,手續費最高不超過票價30%,24小時以上免收手續費。這一細致規則體現了風險共擔原則,既保護了消費者,也兼顧了影院的利益,爭取到的是用戶體驗與市場發展的雙贏。
任何行業的長遠發展,靠的都是尊重用戶和優質服務。清理“霸王條款”,普及電影票“退改簽”服務并統一相關標準,給予觀眾“用腳投票”的權利,光影之旅會更加輕松,電影市場發展也會更加健康。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