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郭冀川
近日上市房企陸續公告1月份銷售數據,然而這并不是一個“苦盡甘來”的故事,而是“寒風瑟瑟”。億翰智庫在研報中表示,銷售方面,2022年1月TOP200房企同比下降42.9%,延續2021年7月以來降溫趨勢,2022年房企面臨著購房需求不振和銷售低迷的壓力。
2月11日,正榮地產和正榮服務兩家公司股價大幅跳水。有傳聞稱其起因是正榮將不再按此前計劃贖回一筆2億美元的永續債。隨后,正榮地產回應稱將按期贖回美元債。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為了提振市場信心,多家房企已經贖回美元債或者將境外債贖回提上日程。新城控股于2月7日發布關于提前贖回境外美元債券的公告,同樣回購債券的還有碧桂園。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2022年初以來,地產公司回購美元債規模已經達到12.8億元,14家企業進行股份回購,回購金額2.03億元。回購成為房企提振資本市場信心,降低風險的主要手段。
回購提振市場信心
自“三條紅線”等系列調控政策發布以來,去年境外市場對中國地產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越發擔憂,房企的“借新還舊”滾動機制也備受考驗,在2021年上半年,多家房企的債務問題陸續爆發,境外債券投資者的信心降低。
2022年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去年個別高杠桿房地產企業因自身經營問題發生境外債違約事件,導致中資境外債市場房地產板塊出現短暫恐慌情緒,這屬于市場的自我調節,不會影響中資境外債市場的整體功能。長期看,中資境外債市場將進一步成熟和完善。
為提振市場信心,規避債務違約風險,眾多房企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積極贖回即將到期的美元債,并陸續回購公司股份,通過回購美元債向外界釋放營相對穩健的信號。
中指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告訴記者,房企積極回購的目的,首先是避免發生債務違約及信用危機風險;其次是降低負債率水平,促使企業降檔;最后是行業環境引起的房企不約而同回購海外債。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梁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部分房企的美元債違約、遭受國際評級機構頻繁下調信用評級等影響,房地產行業整體信用結構受到一定影響,在此背景下,多家房企回購美元債和股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資金面較寬裕,對自身的發展前景有一定信心,這對市場信心的提振具有積極作用。
但積極回購并不意味著房企“歲月靜好”,梁楠指出,在當前環境下,房企還需加大去化力度增加銷售回款,減少投資動作,盡可能地保障資金的充裕性,同時,在企業資金流動性允許的情況下可提前還債,盡可能地避免債務集中兌付,強化債務安全邊界。
政策寬松市場尋底
一邊是房企的積極回購,另一邊是房企1月銷售的“倒春寒”。天風證券研報表示,1月(截至28日,春節假期數據更新滯后)63城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30.10%,一線、二線、三線同比增速較上月降幅擴大。同期17城二手房成交面積同比-34.18%,除一線城市呈現邊際改善趨勢外,其余城市同比增速降幅均有所擴大。銷售并未形成趨勢性改善,需求側預期的穩定有待其他托底政策的出臺。
2022年1月,全國房地產調控66次同比上漲57%,穩樓市政策頻繁出臺。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記者表示,整體看,2022年開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相比之前延續了四季度政策方向,隨著信貸政策的穩定,各地房地產穩樓市政策頻繁發布,最典型的政策內容是公積金政策寬松,人才補貼,購房補貼。從中央到地方省市,都在出臺發力穩定樓市的政策,從市場看,隨著政策底部的出現,市場成交的底部也逐漸開始接近。
張大偉說:“預計2022年上半年整體市場依然尋底,市場逐漸走出低迷,從房企的資金鏈看,2022年上半年依然會非常困難,但隨著政策的寬松,市場逐漸有走出低迷的跡象。”
劉水也表示,購房需求不振和銷售低迷的壓力下,短期來看,房企的策略是理性投資、加快營銷回款。長期來看,根據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階段及趨勢,籌劃業務模式轉型升級,進入存量房時代,由房企由開發商向服務商轉型是大勢所趨,拓展第二增長曲線,開辟房地產代建、資產管理、商業管理等輕資產業務。
(編輯 田冬 孫倩)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