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武琪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的“北京8分鐘”中,京東物流“亞洲一號”無人分揀中心的智能搬運機器人驚喜出鏡。4年后北京2022冬奧會上,京東物流再次亮相國際大型賽事舞臺,為各國選手提供高水準和高標準的快遞物流服務。
寒冬+疫情
無法阻擋前行的路
從去年9月到現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物流經理劉強為場館保障物流工作近4個月。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遇到過困難,但“一切都是值得做的”。
去年11月上旬和今年1月中下旬,大雪覆蓋我國北方地區,為冬奧會籌備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一是雪天路滑,對物資搬運造成影響;二是疫情防控政策變化,導致車輛出行出現難題;三是臨時交付晚,對物資移入帶來困難。”劉強表示。
北京政府采購網信息顯示,京東物流是北京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物流服務商,據了解,這也是中國第一家、全球第七家服務奧運會的物流服務商。京東物流賽事服務項目組負責人張繼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京東物流能夠肩負起重任,主要源于5個方面:一體化供應鏈能力、領先的物流科技實力、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搭建、體育賽事服務的豐富經驗和寄遞企業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的價值。”
4年前,京東物流就開始積蓄動能。2018年,京東張家口大件運營中心就已正式開倉,一方面張家口是京東物流向華北北部擴展的重要節點,另外一方面即是為冬奧會的物流服務做準備。
“在信息化方面,京東物流在2020年11月受賽事組委委托,專門開發了MDS系統。”張繼智說。MDS信息與人證、車證、車輛簽封共同被列為進入奧運場館的4把“鑰匙”,所有需要向奧運場館進行配送的物流車輛,均需提前在MDS系統中取得MDS信息,方可進入場館。
自動搬運機器人、分揀機器人、智能快遞車、無人機、雙面智能配送柜也在冬奧物流服務中被廣泛應用。以室內運送機器人為例,它像一個連接器,連接冬奧場館的“緩沖區”“潔凈區”“污染區”。據京東物流方面介紹,室內運送機器人都工作在緩沖區內,處在潔凈區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配置的智能終端,呼叫室內運送機器人前往自己的所在地。車輛到達潔凈區與緩沖區邊界后,工作人員可以將物資放置在機器人箱體內,由機器人運送物資,到達緩沖區與污染區邊界,完成物資從潔凈區到污染區之間的擺渡接駁。污染區的物資也可以在經過消殺后,由機器人送至潔凈區,如此可以減少人員的跨區域流動。
“實戰”+歷練
在大型賽事中轉型升級
“京東物流推行‘青流計劃’,從‘環境’‘人文社會’和‘經濟’3個方面,協同行業和社會力量共同關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冬奧場館積極踐行綠色化”,張繼智表示,他們在主物流中心和場館內設立物資回收角,提升物流包裝再利用率;在賽區城市配送、場館內部物流100%使用電動物流車,并在張家口賽區運行氫能源物流車等。
“京東物流建立了包含倉儲網絡、綜合運輸網絡、‘最后一公里’配送網絡、大件網絡、冷鏈物流網絡和跨境物流網絡在內的高度協同的六大網絡,在倉儲、運輸、分揀及配送等環節大大提升效率,還自主研發了倉儲、運輸及訂單管理系統等,支持供應鏈的全面數字化。”張繼智表示。
可以說,為了這場賽事,京東物流全力以赴。而與此同時,它又收獲什么?張繼智雖未明言,但從曾經服務過冬奧會的國際物流巨頭UPS的過往中或可尋找一些答案。
UPS曾連續贊助過1996年亞特蘭大和2000年悉尼夏季奧運會以及1998年長野冬奧會。2008年,UPS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物流和快遞服務贊助商。據當時統計,中國人對體育賽事的關注程度高達70%,居全球第一。贊助北京奧運之后,UPS在中國乃至亞洲市場的知名度迅速擴大,品牌拉動效果極強。
今年,國人對冰雪運動的關注空前,其品牌效果可想而知。除了京東物流,圓通速遞也將服務大型賽事,其為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官方物流服務贊助商。《證券日報》記者就大型賽事可為快遞企業帶來哪些方面提升采訪了圓通國際副總裁、亞運物流服務指揮中心負責人辛兆飛。
辛兆飛表示:“一是培養和鍛煉團隊,在整個過程中,可以培養更多專業的人才,特別是具備承接大型項目的綜合性人才;二是提升能力、擴展網絡,經過亞運會的歷練,圓通國內、國際、航空等業務協同作戰能力將會大大提升;三是豐富產品品類、優化產品結構,可以接觸到更多品類的業務類型,如用于興奮劑檢測的血樣、尿樣,馬匹等的運輸、報關等;四是有助于打造品牌影響力,我們將通過服務賽事展示公司實力和企業形象。”
“大型綜合類賽事是檢驗提升快遞物流水平的重要練兵場,也是促進快遞物流企業加快適應建設現代化流通體系、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最佳平臺。”一位快遞專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高標準、高難度、高要求的大型國際賽事物流服務中,諸如京東服務冬奧會、圓通服務亞運會,中國快遞企業必將得到歷練,這是企業差異化發展的路徑之一,也是行業轉型升級、走向國際舞臺的絕佳機會。”
(編輯 喬川川)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