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火熱,也為下游產業鏈帶來景氣度的持續攀升。作為鋰電、電子領域的基礎材料,銅箔如今也成為一宗搶手貨。
“近期新能源鋰電產業整體景氣度持續,鋰電銅箔行業產銷兩旺。公司目前整體訂單排產已滿,產品價格隨行就市。目前看,銅箔行業有限產能和供應在短期內難以滿足客戶需要。在鋰電銅箔產品供不應求背景下,出現了客戶主動加價爭取訂單的情況,行業銅箔加工費整體有回升上漲態勢。”諾德股份近期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
據鑫欏資訊數據顯示,今年5月以來,銅箔市場迎來漲價熱潮,銅箔均價較年初上漲約22%;其中電子銅箔價格漲勢更為兇猛,自2020年低點已累計上漲60%。伴隨著銅箔價格的上漲,A股市場銅箔概念股亦迎來“漲聲一片”。近一個月多來,諾德股份、嘉元科技等頭部銅箔生產企業錄得可觀漲幅。
鋰電擴產催動銅箔需求
公開資料顯示,銅箔主要分為鋰電銅箔和電子銅箔,鋰電銅箔一般為6~20um厚度的雙光銅箔,主要用于動力、消費類、儲能等領域的鋰電池生產;電子銅箔則主要用于電子信息產業,如印刷電路板(PCB)。
中國電子銅箔資訊網資料顯示,2019年,國內鋰電銅箔與電子銅箔的銷量占比分別為31.3%和68.7%。《中國銅箔行業發展白皮書(2021年)》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鋰電銅箔出貨量達到14.6萬噸,同比增長17.7%,鋰電銅箔的出貨量在整個銅箔行業中的比例已經接近35%。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7萬輛和95萬輛,同比均增長2.2倍。同期,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41.4GWh,同比累計上升223.9%。
為了備戰新能源汽車與日俱增的鋰電池需求,以寧德時代為首的動力電池企業持續開啟產能擴張周期。
其中,寧德時代已在全球規劃有八大獨資生產基地,合計規劃總產能超過400GWh;億緯鋰能此前規劃到2021年動力電池產能增加到50GWh,近日又擬在荊門投建年產超100GWh項目;國軒高科預計今年年底產能將達到28GWh,預計到2025年其產能將超過100GWh;孚能科技預計2025年產能有望超過120GWh;中航鋰電今年量產、在建及開工的實際產能超過100GWh,到2025年規劃產能超過300GWh。
除了國內企業,國際電池巨頭也在紛紛大規模擴產。LG化學擬到2023年規劃電池產能擴大到300GWh,SKI規劃到2025年產能擴大至100GWh。松下、三星SDI等廠商也在摩拳擦掌。
不僅如此,儲能領域的蓬勃發展也將成為拉動鋰電銅箔需求增長的重要引擎。
鋰電銅箔是鋰電池負極集流體的首選材料。目前,8um鋰電銅箔是主流產品,未來有望向≤6um極薄鋰電銅箔發展。
據超華科技介紹,制造1GWh鋰電池,大約需要700噸的6um銅箔或者900噸的8um銅箔。
中銀證券研報預測,2020年~2022年全球鋰電銅箔需求量分別為21.27萬噸、29.65萬噸、38.75萬噸,2025年全球鋰電銅箔需求量為76.82萬噸,2020~2025年年均復合增速為29.3%。以金額測算,2020年至2022年,全球鋰電銅箔市場空間分別為152億元、223億元、292億元,到2025年則有望達到580億元,其中6um銅箔有望達到304億元。
供不應求價格快速上漲
在鋰電需求的帶動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鋰電銅箔行業快速回暖,市場供不應求,頭部企業處于滿產滿銷狀態,加工費快速攀升。
“鋰電銅箔行業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2021年底我國鋰電銅箔仍將供不應求。”在近期召開的2021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銅產業鏈峰會暨新基建銅基材料應用論壇上,諾德股份常務副總裁陳郁弼在發言中表示,目前鋰電銅箔每噸售價已經超過10萬元。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多家銅箔上市公司了解到,銅箔產品的定價一般采用銅價+加工費的報價形式產生,因此,雖然銅價近期出現較大漲幅,但企業在定價中可以很大程度上將銅價向下游轉移,而銅箔加工費則成為企業主要的利潤來源。
嘉元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隨著市場需求趨暖,今年上半年銅箔需求較旺,供應上偏緊,加工費較去年同期有明顯上漲。超華科技也向記者透露,該公司銅箔加工費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一直處在上漲趨勢,較前期低點已翻番。
“2020年全年銅箔加工費價格在歷史低位,2020年12月加工費開始小幅度的回升,到現在銅箔價格有幾次恢復性上漲。整體提價是2021年1月份以后。目前行業處于產銷兩旺、量價齊升的階段,當下銅箔加工費的波動情形是行業景氣度提升的回升上漲,行業基本判斷是2021年會超過歷史加工費的水平。”諾德股份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
安信證券表示,2020年下半年以來需求轉旺,鋰電銅箔和下游電池廠商皆缺少鋰電銅箔庫存。東吳證券指出,根據產業鏈調研情況,銅箔主流生產企業目前訂單飽滿、供不應求,預期緊張局面短期難以改觀。自2020年12月以來,鋰電銅箔加工費已經多次上調,銅箔價格加速上漲跡象明顯。國金證券分析師樊志遠預計,銅箔加工費上漲趨勢至少會持續到今年四季度。
諾德股份指出,鋰電銅箔在各類鋰電池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但在電池成本結構中占比大概只有5%~8%,價格的波動對電池成本結構以及電池企業降低材料成本的影響甚小。在材料緊缺的情況下,客戶可能為保量、加量進行主動加價。
上市公司業績層面也折射出這一繁榮景象。諾德股份今年一季度營收大幅增長155.46%,凈利潤猛增803.30%;嘉元科技的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也實現了259.30%和366.44%的爆發式增長;超華科技在一季度也實現了153.74%的營收增長,凈利潤扭虧為盈。據嘉元科技最新業績預告,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257.69%至383.94%。
此外,銅陵有色旗下從事銅箔的子公司銅冠銅箔的銅箔產銷量也在今年1~4月份同比增長31%。值得一提的是,銅陵有色在去年即有意分拆銅冠銅箔在創業板上市。
爆發式擴產周期開啟
基于良好的需求前景以及供不應求的現狀,自去年四季度開始,各大銅箔企業均開啟一輪爆發式擴產周期。
2020年10月、11月,嘉元科技分別在寧德、贛州規劃建設1.5萬噸/年、2萬噸/年鋰電銅箔項目;2021年2月,嘉元科技發行12.4億元可轉債,用于投資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等項目;2021年3月,嘉元科技又宣布擬投資10億元在梅州新增年產1.6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
諾德股份6月8日披露非公開發行預案,擬募資不超過22.88億元,用于1.5萬噸青海高性能極薄鋰電池用電解銅箔和1.2萬噸惠州動力電池用電解銅箔等項目。在此之前,諾德股份的青海諾德二期1.5萬噸項目已于2020年動工,今年3月,諾德股份旗下總投資超10億元的惠州聯合銅箔項目三期也宣布動工,設計年產能1.29萬噸。
超華科技則在2020年10月推出18億元定增預案,擬投資年產1萬噸高精度超薄鋰電建設銅箔項目等在內的多個項目。2021年2月,超華科技又宣布擬在廣西玉林市投資122.6億元建設年產10萬噸高精度電子銅箔和1000萬張高端芯板的新材料產業基地,該項目完全達產后,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產能的電子銅箔單體生產廠。
僅在今年5月份,就有4家業內巨頭展開大動作:銅陵有色年產2萬噸高精度儲能用超薄電子銅箔項目二期宣告開工;海南梓靖年產5萬噸銅箔項目落戶云南曲靖,預計總投資35億元,將實現4.5um產品的批量生產;龍電華鑫總投資100億元的南京溧水鋰電銅箔項目也正式開工,該項目將建設年產5萬噸6-8um鋰電銅箔區域總部基地;LG化學則宣布,向中國第三大銅箔制造商德福科技增資4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幫助后者擴大銅箔產能,按照計劃,德福科技將把年產能從目前的4.9萬噸在明年擴大至7.8萬噸。
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10月以來,國內銅箔企業擴產(或規劃擴產)的投資金額已經超過300億元,規劃擴產規模超過35萬噸。根據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銅箔分會最新統計數據,2021年,國內將有11家銅箔企業共計10.75萬噸新增產能,其中10.05萬噸為鋰電銅箔;2022年將有10.05萬噸新增銅箔產能,其中85%為鋰電銅箔,約8.5萬噸。
陳郁弼也表示,由于大部分新增產能在2021年底/2022年釋放,因此2021年鋰電銅箔仍將會供不應求,2022年供求關系有望趨于緩和。他預計,未來5年鋰電銅箔將有3倍的成長空間。
擴產仍受上游設備制約
雖然各大銅箔企業均在快馬加鞭加快擴產步伐,但遠水難解近渴,短期內銅箔市場供給依然緊張。
超華科技表示,雖然眾多企業持續擴產銅箔項目,但因設備定制周期長、資本投入大等因素,導致眾多企業實際擴產進度不及預期,供需緊張局面或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
“不管是從設備還是技術看,銅箔行業都不是一個大干快上的行業,短期內需求缺口難以填補。”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員閆志剛表示,對于設備參數的調試、添加劑的配制,均需較長時間的生產與工藝的積累,不管是新建產能,還是舊產線的切換,都存在較大難度。
諾德股份也在接受調研時指出,從供需結構看,在需求端,銅箔沒辦法備貨庫存,去年9月以來就開始出現銅箔持續缺貨。在供給端,產能利用率已經無法大幅提升,新擴產周期至少2年以上,前提還得是設備選型和訂購上做了準備,如果沒有準備,至少3年才能投產。
包括超華科技、諾德股份在內的多家銅箔生產企業,均不約而同地反饋制約銅箔擴產的關鍵因素,即銅箔關鍵生產設備掌握在國外極少數企業手里,且產能有限,導致銅箔供給未能得到有效釋放,造成邊際供求關系緊張。
以生產6um銅箔的核心設備為例,目前國內企業所用設備主要是從日本進口的高端陰極輥,但日本相關廠商擴產意愿不強。因此,國內鋰電銅箔在建和規劃產能能否真正釋放,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超華科技指出,銅箔擴產設備定制周期較長,目前從國外進口銅箔設備采購周期大約需要2.5年~3年,設備的到貨限制了高端銅箔產能的釋放。銅箔邊際供求依然緊張,未來兩年半到三年可能依然維持偏緊張的狀態。
諾德股份則透露,目前國產替代設備的技術水平也在逐步上升,但國產設備量比較少,雖然設備制造企業的擴產周期長,但整體交期相比國外較短,目前也需要排隊訂購。國外設備的制造、供貨周期相對較長,當下進口的主要設備訂購周期在2年左右。
“以下游客戶對我們未來三年要求的供應量來看,每年遞增速度特別大,產能不能滿足遞增的需求,產能不代表有效供應。供需矛盾不解決,供需缺口只會越來越大,加工費也還會上漲。特別是4um和6um能生產的企業不多,將來4um和6um供需缺口會越來越大。”諾德股份稱。
輕薄化成發展趨勢
本輪銅箔企業的大規模擴產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各企業在擴產計劃中,都不約而同地將6um及4.5um極薄銅箔作為主要發力點。
中國電池產業研究院院長吳輝指出,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帶來的動力電池非常確定的需求,鋰電銅箔產能擴張速度明顯加快,下游動力電池對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使得4.5um的極薄銅箔開始批量化的應用。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銅箔的發展趨勢是輕薄化,國內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企業正從6um向4.5um切換。
以行業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不少企業已經成功突破6um銅箔的生產工藝,而6um僅相當于一根頭發直徑的十分之一;此外,少數幾家企業已經在4.5um銅箔的生產上取得突破。
諾德股份介紹,公司銅箔年產4.3萬噸,其中電子銅箔占比約10%,鋰電銅箔50%為6um銅箔,20%左右為8um的銅箔,剩下是4-4.5um的銅箔。目前公司核心客戶完全切入6um甚至是4.5um,國內主流客戶也基本都切換使用6um銅箔,6um及6um以下的銅箔缺貨成為常態。
不過,銅箔的輕薄化也并非一蹴而就,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制約。嘉元科技表示,應用4.5um銅箔生產的電池產品需經過嚴格的安全性測試、可能涉及到技術路線調整、工藝修改與試驗、制造設備升級換代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所需時間較長。因此,目前4.5um銅箔產品只有少數幾家主流客戶在使用,產品滲透率較低。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