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將是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最關鍵路徑。”日前,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300274)董事長曹仁賢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能源結構性問題和節能減排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發展不充分的瓶頸也逐步顯現。”
陽光電源長期聚焦清潔電力轉換技術,曹仁賢作為陽光電源掌門人,在今年兩會期間再度為新能源“代言”,提出了四項建議,分別為:關于加快制定完善并頒布實施能源法的建議;關于收緊碳排放權配額、盡快完善碳市場的建議;關于加大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推進可再生能源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建議;關于增加土地供給支持光伏、風電大規模開發的建議。
能源法出臺迫在眉睫
“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領域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卻長期缺位,導致能源四個革命、能源結構優化發展進程中的各種問題無法處理。”曹仁賢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隨著我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以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為宗旨的能源戰略,必須要有更高層面的能源法來統領。”
2020年4月,《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再次公布,目前向社會征求意見已歷時近一年。曹仁賢建議相關部門將能源法列入2021年立法計劃,并優先安排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與此同時,建議國務院法律主管部門、能源主管部門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后,加快完成《能源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報國務院批準后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并頒布實施。
為碳市場交易
“把脈開方”
作為落實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全國碳市場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據悉,我國自2011年起已在7個省市啟動了地方碳交易試點工作。今年2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不過,在曹仁賢看來,我國碳市場交易仍存在一定問題。“首先,目前碳市場僅覆蓋發電行業,且對年排放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以下企業不納入考核,范圍較窄;其次,納入企業碳排放基準值核算過于寬松,且按照現行規定,企業配額清繳義務上限僅為其獲得的免費配額量加20%的經核查排放量,不利于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退出;再次,對地方分配配額缺乏監督機制。上述問題導致對納入監管的企業減排約束力極其有限,有些企業甚至拿到了‘免死金牌’。”
曹仁賢建議盡快將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民航等重點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交易體系,并不再設立年排放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門檻。
針對碳排放基準值及配額清繳義務問題,曹仁賢提議從嚴核算碳排放基準值,逐步降低碳排放配額免費比例。具體來說,建議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額免費比例設定為97%,后期逐年降低至90%,剩余配額以拍賣等方式有償分配;同時建議取消配額履約缺口上限值為企業碳排放量20%的規定。
曹仁賢還建議國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建立定期檢查和聘請第三方機構核查等監督機制,保證配額分配公開公平公正。
加快可再生能源推廣
“根據專家測算,要實現碳中和,我國碳排放總量要降至15億噸/年。”曹仁賢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以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將是實現我國碳中和目標的最關鍵路徑。”
在光伏、風電產業發展的實踐中,曹仁賢對行業痛點深有感觸。“一些地方因生態保護的高壓政策,出現‘一刀切’現象,導致很多光伏、風電項目落地難,甚至出現被拆除的情況,生態浪費嚴重。”另一方面,因種種用地限制,導致光伏、風電項目土地供給不足,光伏、風電大規模開發土地“卡脖子”問題逐漸顯現。
曹仁賢建議生態環境部出臺專項政策,允許在生態紅線范圍內非核心區域建設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實現可再生能源產業與農林牧漁、旅游休閑等深度融合,同時加快對光伏發電項目的審批速度。
面對光伏、風電土地供給不足的情況,曹仁賢提出四大“良策”:一是建議合理論證國土空間規劃,為新能源項目可持續發展預留、騰挪空間;二是建議出臺專項政策,加大推廣農光互補,為光伏發展加大土地供給;三是建議建立光伏、風電項目用地“負面清單”,放開“負面清單”以外的光伏、風電用地限制;四是建議為光伏、風電項目建設用地部分安排專項指標,不納入地方建設用地總規模管理,為光伏、風電大規模開發提供用地保障的綠色通道。
19:15 | 珠海港:5月19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19:15 | 眾生藥業:集中資源優先支持推進研... |
19:15 | 眾生藥業:公司將持續推進來瑞特韋... |
19:15 | 中鹽化工: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19:15 | 中信海直: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15 | 中山公用:截至4月30日公司股東總...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應收賬...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高度重視對投資者的... |
19:15 | 中聯重科: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五次... |
19:14 | 中航西飛:公司及子公司陜飛依托大...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5月9日股東戶數為18...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4月30日股東戶數為1...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