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映泉
“作為從事大國重器、高端裝備制造的全球新能源領軍企業,明陽智能正按照廣東建設海洋強省的戰略部署,承擔海上風電及海洋能源重大裝備研究制造、海洋經濟融合開發建設的任務,努力通過海洋能源高質量發展推動廣東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全國人大代表、明陽智能(601615)董事長張傳衛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張傳衛建議新能源發展不納入“能耗雙控”的考核范疇。“國家推行‘能耗雙控’制度,旨在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而不是不讓消費。”張傳衛提出,一邊是節能減排的剛性任務,一邊是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長,能耗工作面臨的重大挑戰亟待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綠色發展的思維來突破,并建議新能源不應納入“雙控”考核范疇。
張傳衛認為,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成不可逆轉之勢。在此背景下,廣東未來能源的供應主體將逐步向非化石能源過渡,可再生能源將持續快速發展。初步測算,2025年廣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電力需達到3500億千瓦時,比2020年大幅提升32%。考慮到節能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節約和減少不可再生資源、能源的利用,減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十四五”應大力鼓勵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張傳衛在今年兩會的另一項建議是加快海洋能源高質量發展,推動碳達峰率先實現。“在省委省政府戰略性推動下,廣東‘十三五’海上風電創新發展、領跑全國,實現從重大技術到重大裝備再到重大項目的突破。”張傳衛表示,海上風電已具備平價大規模開發建設的堅實基礎,具備大規模發展成為替代能源和支撐廣東海洋能源高質量發展和碳達峰目標的率先實現。
“我們早已開始為海上風電無補貼、大規模開發做創新布局,啟動了一系列重大創新和產品研發,甚至是顛覆性創新。”張傳衛指出,明陽智能一大批海上風電重大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一系列關鍵能力已經形成產業化規模,具備支撐廣東從“雙10”到“雙100”的深遠海能源立體式經濟綜合開發。
“當海上風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后,發電量約占廣東年用電量的15%。我們未來10年新增電力需求,都可以由海上風電提供有效供給,且全都是清潔能源。”張傳衛表示,這將促進廣東從傳統能源消費大省向清潔能源產業強省轉型,為國家“雙區驅動”大戰略實施提供綠色新動能,率先實現“碳達峰”。同時,他還建議通過大型數據庫建立特大戰略性產業項目的新能源專用供電機制,并進一步健全碳交易和綠證機制。
本版供圖:相關公司
19:15 | 珠海港:5月19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19:15 | 眾生藥業:集中資源優先支持推進研... |
19:15 | 眾生藥業:公司將持續推進來瑞特韋... |
19:15 | 中鹽化工: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19:15 | 中信海直: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15 | 中山公用:截至4月30日公司股東總...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應收賬...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高度重視對投資者的... |
19:15 | 中聯重科: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五次... |
19:14 | 中航西飛:公司及子公司陜飛依托大...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5月9日股東戶數為18...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4月30日股東戶數為1...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