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下稱MWC)回歸線下的全球首秀——MWC上海正式開幕。
上午9點,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入口排起了長龍,人們有序展示著行程碼和健康碼,按照指示路徑進入展廳。這是自2020年因疫情而取消后,MWC首次舉辦線下展會。據官方統計,今年MWC上海預計將迎來2萬名參會者。同時,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千上萬名觀眾通過線上參會。
隨著數智化時代大幕全面開啟,移動互聯、5G賦能正在開啟互聯互通與協作的新時代。MWC上海的開幕,向世界傳遞著積極的信號。
中國5G基站約占全球七成
記者在現場發現,不少公司精心布置參展內容,除了5G、毫米波等最新技術,5G應用體驗更是人氣十足。據悉,MWC上海首創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吸引了來自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聯想、諾基亞、中興通訊等企業的人士演講,以及上海貝爾、移遠通信、中科創達、共進股份、日海智能、永鼎股份等200多家企業參展。
當天,中國提交了亮眼的5G建設成績單。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在大會開幕式致辭時表示,中國積極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網絡能力不斷提升,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71.8萬個,約占全球的70%;獨立組網模式的5G網絡已覆蓋全國所有地市,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個;技術產業加速成熟,已上市5G手機達到了218款,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場5G手機銷量占比超過90%;5G行業模組實現小規模出貨,已在工業網關、智慧家庭等領域投入使用。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智庫發布的《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2021》顯示,中國繼續維持全球5G技術領先市場之一的地位。2020年,中國新增5G連接超過2億個;預計到2025年,中國5G連接將超過8億個,為個人消費者和更廣泛的經濟體提供一系列的產品和服務。
在業內看來,中國5G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劉烈宏表示,基礎電信企業充分發揮網絡建設主力軍的作用,克服疫情影響,加快5G網絡建設部署,累計投資已超過2600億元,同時積極推進5G行業應用的發展,聯合各方在30個省份開展試點,實施項目覆蓋能源、醫療、交通、教育、文理等十余個行業。
上海的表現可圈可點。上海市副市長吳清表示,近年來,上海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在內的數字新基建。截至今年1月底,上海已累計建設5G基站超過9萬個,智能制造、健康醫療、智慧教育等十大領域的430多個5G應用項目在加快推進。
領軍企業率先“和合共生”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疫情加速了全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進程,數智化時代大幕已全面開啟。面對新機遇,更多的業內公司放棄了單打獨斗,選擇“和合共生”,而這正契合了今年大會的主題。
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開創了5G發展新模式,開通5G共建共享基站近40萬個,打造了全球最大5G共建共享網絡,有效降低了建設運營成本。2月23日,中國電信攜手華為聯合提出“超級頻率聚變”創新技術。通過頻譜池化,實現離散頻譜從簡單聚合到融合一體的頻譜聚變新技術及頻譜間靈活調度,提升資源效率。
“5G不同于前幾代的移動通信,要實現商業上的成功,絕不能靠走老路,要用創新發展的路徑和方法。”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呼吁,行業共生、產業共生、客戶共生,建議運營商積極嘗試多領域的共建共享、降本增效,同時在云網融合、云邊協同、室內覆蓋等網絡關鍵技術方面聯合攻關,加快推動未來的標準演進。
5G助力全球經濟復蘇
為推動移動通信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劉烈宏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協同構建共生共享的產業生態;二是協同培育蓬勃發展的融合應用,培育一批5G應用集成方案提供商,形成團體賽模式,加快能源、醫療、交通、制造、文旅等重點領域5G應用落地;三是協同維護公平健康的合作環境,堅持技術為本、友好協商、互利共贏原則。
“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將進一步加強對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政策引導,持續推進5G研發建設和應用等重點工作,不斷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攜手各界共筑合作共生的新基礎。”劉烈宏說。
GSMA報告認為,5G相關投資將助力全球經濟克服疫情影響。到2030年,5G每年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超過6000億美元,約為所有行業及領域未來10年預期收入增長的2.1%。
GSMA會長葛瑞德在線上演講時表示,移動基礎設施為全球復工復產提供了支持,2021年開了個好頭。葛瑞德說:“過去的一年充滿挑戰,但我們已經看到曙光,而且5G和移動通信處于復蘇的核心。我們已經在計劃今年夏天MWC巴塞羅那的回歸。MWC上海的良好勢頭將延續到巴塞羅那盛會,標志著我們這個行業繼續開拓向前。”
23:53 | 騰訊2025年一季度營收超1800億元 ... |
23:53 | 峨眉山A積極探索“低空+科創+旅游... |
23:53 | 雪龍集團優化海外市場布局 積極尋... |
23:53 | 多家上市公司迎機構密集調研 技術... |
23:53 | 強監管“嚴”字當頭 貴州轄區獨董... |
23:52 | 美線航運現“搶艙熱” 運價短期或... |
23:52 | 東山精密擬約1億歐元收購法國GMD集... |
23:52 | 印制電路板行業持續火熱 上市公司... |
23:52 | 儲能市場化改革“破立并舉” 開啟... |
23:52 | 上交所2024年債券交易百強機構名單... |
23:52 | 險資“多線并舉”加大入市力度 有... |
23:52 | 自由現金流策略受關注 公募機構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