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疫情和二次疫情沖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據媒體報道,從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國線下培訓機構注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也就是說每天有近百家培訓機構注銷。
在疫情逐漸平穩之后,面對全國性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等)和在線教育企業搶占生源,以及用戶向線上遷移的大趨勢,下沉市場線下教培機構該如何突圍?
復課已來
線下教育并未走出“至暗時刻”
隨著疫情逐漸平穩,從六月份開始,全國各地線下機構開始陸續恢復教學活動。如今兩個月已過,看似已經回歸常態,但實際上他們并未完全走出“至暗時刻”。
“這場疫情,直接讓我們機構非正常運營小半年,期間雖然有政府的扶持和房東的幫助,但總體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一位資深教培行業校長說。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讓孩子們都轉到線上學習,家長不時抱怨“孩子上網課難以集中注意力,效率不高,效果也不佳,還是線下的教學更合適”。家長們意識到線下教培機構的重要性,這給了大部分線下教培機構校長信心。
一些線下教培機構準備在暑假奮力一搏,希望能夠讓機構重現往日生機,然而,現實并不樂觀。
無錫某機構校長表示,相較于之前,今年暑期雖然加大了地推和宣傳力度,甚至承諾湊夠五人就開班,換回來的也僅僅只是小學、初中畢業班家長前來咨詢和了解相關情況,報班率依然很低,往往來咨詢的家長有三四十人,最后連五人班都湊不齊。
“我們本來認為暑期會引爆的。”上述機構校長感慨道,“然而等到真的復課,家長們又不買賬了。”究其原因,北京、新疆、大連的疫情復發,讓大部分家長打了“退堂鼓”。他們認為疫情的影響還在,“自家孩子又不是畢業班,沒有升學壓力,還是安全更重要”。因此,他們繼續給孩子報著線上班課。
目前,大部分線下機構都在面臨著“生死考”。據校長邦新媒體中心對全國各地兩千余位中小線下教培機構投資人校長的深度調研數據顯示:91%的投資人校長表示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占31%,經營暫停的占35.6%,勉強維持的占26.4%。僅有9%的機構表示影響較小,或沒有受到影響。
頭部教育企業下沉
搶占線下教培機構生存空間
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三線及以下城市聚集了1.3億中小學學生,對應的K12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為80.3%,二線城市為13.2%,一線城市僅為6.5%。因此,
越來越多教培巨頭瞄準更大體量的下沉市場。
以教育巨頭新東方為例,公開資料顯示,2020財年新東方已進入88個低線城市,今年5月覆蓋城市已達151個。另一巨頭好未來在疫情爆發后,推出免費直播課,加速下沉市場滲透。
在線教育企業也不甘落后。近幾年,作業幫、猿輔導、跟誰學等頭部在線教育機構相繼在二、三線城市設立分公司,加大對下沉市場的爭奪力度。
對體量不大的他們而言,在今年這個環境之下,他們只想保留好原有用戶群體。而對于某些受疫情影響的線下中小機構來說,這種保守之戰都無法打。
不過,雖然各大企業都看重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但是下沉之路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其中,本地化教研就是當務之急。在國內,各省市、各地區教育水平、學情考情存在巨大差異,加上教材和學習進度不同,各地對本地化甚至個性化的教學需求旺盛,這也是教培巨頭在下沉時出現水土不服的原因之一。
尋求外部合作找出路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經過疫情和暑期洗牌之后,面對在線教育企業和全國性機構的聯合夾擊,下沉市場的線下中小機構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下沉市場線下中小機構資金、技術能力拼不過這些頭部企業,如果運營策略、師資教研等無法保持優勢,或將面臨被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反之,一些積極擁抱新變化、不斷創新的機構則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機會。
以扎根河南新鄉的啟遠教育為例,去年8月與樂樂課堂達成合作,引入后者錄播雙師互動課樂樂輕課——由線上名師傳授優質的教學內容,線下老師負責情感傳遞、正向激勵及管理課堂進度。在下沉市場,啟遠教育線下的老師按照樂樂輕課的流程去上課,讓孩子享受到一線城市名師的優秀教育資源。
疫情期間,啟遠教育通過使用樂樂課堂“云班課”將錄播雙師課堂轉移到線上,不改變課程環節,將線下的物理空間搬到線上,復課率達到90%以上。借助樂樂課堂標準化、本地化的教學內容,僅一年時間,啟遠教育實現了從1家校區到7家校區的快速擴張,人科數增速超過300%,今年暑假利潤率超過60%。
據了解,啟遠教育的合作伙伴樂樂課堂在行業內首創錄播雙師模式,以極致接近線下課堂的體驗,解決三四線城市及以下縣鄉鎮中小培訓機構“缺老師、不提分”的痛點。
樂樂課堂創始人兼CEO毛穎指出,錄播模式可以讓名師始終是以最佳的狀態授課;線下的老師承擔著情感溝通和正向激勵、管理課堂進度的核心任務,“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保證課堂上始終有好的互動、氛圍,讓學生們真正提升學習效率。”
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積極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
由此看來,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得到了國家政策的首肯,這也將成為未來教育領域的常態化模式。
(編輯 沈明)
21:59 | 布魯可BFC創作賽已走進全國近120城 |
21:59 | 阿里大文娛第四財季收入同比增長12... |
21:59 | 甘肅轄區創新“金融+健康”跨界宣... |
21:58 | 網易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288億元 |
21:58 | 魔法原子再獲數億元融資 推動機器... |
21:56 | 陜西證監局2025年“5·15全國投資... |
21:55 | 商務部:今年前3個月自貿試驗區進... |
21:54 | 工信部:持續深化產融合作 實施“... |
21:53 | 江蘇證監局聯合南京中院舉辦“5·1... |
21:53 | 中基協啟用“基金行業在行動”公益... |
21:53 | 超百家上市公司高管齊亮相!福建轄... |
21:52 | 三川智慧5G數智工廠正式啟用 引領...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