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任世碧
11月11日,包括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在內的至少4個與“數字”相關的國際會議在國內舉行,標志著我國數字經濟保持著快速發展勢頭。
A股市場數字經濟板塊也表現活躍,月內漲近7%,跑贏同期上證指數。業內人士認為,資本市場數字經濟領域相關賽道無論是估值還是機構持倉占比均處在歷史底部,上市公司未來盈利仍有空間,板塊前景廣闊。
預計2025年數字經濟規模
將超60萬億元
11月9日,《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發布。《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9.8%,數字經濟特別是核心產業成為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電商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全球第一,數字產業化基礎更加堅實,產業數字化步伐持續加快。
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至45.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據中國信通院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超過60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政策持續發力。2015年,我國提出“國家大數據戰略”,推動中國經濟向數字化經濟發展。2015年9月份,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2016年12月份,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統籌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2019年10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啟動建設雄安新區、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等6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2020年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印發的《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2022年1月份,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2022年10月28日,《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報告明確,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牢牢抓住數字技術發展主動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先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國內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數字技術為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動能,有效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成為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總體來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能夠對傳統產業進行全面改造升級,發展數字經濟能夠催生更多新模式與新業態,同時也提升行業的產品質量或服務效率,對推動國內經濟發展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數字經濟板塊指數
近期表現活躍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數字經濟板塊上市公司市值也在不斷增長。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數字經濟板塊共有111家公司在A股上市,數字經濟板塊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0022.70億元,與2012年末的2295.59億元總市值相比,增幅達336.61%。其中,具有可比性公司最新總市值為6537.31億元,較2012年末增長184.78%。
數字經濟板塊指數近期也表現活躍。2022年11月1日至11日,數字經濟板塊指數漲6.8%,跑贏上證指數(期間累計漲6.7%)。其中,22只概念股期間累計漲幅超10%,福石控股、中文在線、天娛數科、力盛體育等4只概念股期間累計漲幅均超30%。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市場表現來看,數字經濟板塊的PB和PE都處于歷史低位,處于明顯的低估狀態。而且公募為代表的機構在數字經濟的配置上也處于低配狀態,接下來有望加大配置力度;從基本面來看,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引擎,而且數字經濟領域覆蓋范圍廣,數據安全以及云計算等都屬于數字經濟,今年是數字經濟的政策年和產業年,數字經濟相關政策輪番加碼,有機構預測,數字經濟規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60萬億元,因此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海通證券表示,2022年第三季度基金重倉股中數字經濟產業鏈市值占比下降至11.1%、處13年以來從低到高5%分位,相對自由流通市值低配2.1個百分點、處13年以來5%分位。數字經濟相關賽道無論是估值還是機構持倉占比均處在歷史底部。
公司的業績上漲從另一個層面降低了股價估值。同花順數據顯示,111家數字經濟領域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合計營業收入3581.27億元,合計歸母凈利潤116.73億元。其中,有82家公司2012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576.42億元,2021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653.09億元,期間累計增長80.60%。歸母凈利潤方面,82家公司2012年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41.82億元,2021年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157.09億元,期間累計增長275.59%。上述82家公司中35家公司近10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10%,千方科技、平治信息、深桑達A、光環新網、銅牛信息、啟明星辰等6家公司近10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均超30%。
在盈利持續增長的支撐下,包括社保基金、QFII在內的長線資金也提前布局部分數字經濟概念股。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述111家數字經濟板塊上市公司中,有19家公司股票獲QFII持倉,合計持股市值達14.82億元。其中,包括京北方、正元智慧等在內的15家公司股票成為今年三季度QFII新進增持的重點品種。中興通訊、齊心集團、太極股份、啟明星辰、博思軟件、佳緣科技、中國軟件、新點軟件、財富趨勢等9家公司股票也獲社保基金持倉,合計持股市值達28.33億元。
111家上市公司研發投入
十年增長169.10%
數字經濟領域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逐年增長,為公司持續盈利提供保障。同花順數據顯示,111家數字經濟領域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合計研發投入金額359.2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達10.03%。從研發投入來看,2012年,68家數字經濟領域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為156.33億元,至2015年的93家公司研發投入金額超200億元,到2021年111家公司研發投入金額達485.73億元。其中,有66家公司2012年合計研發投入金額達155.74億元,2021年合計實現研發投入金額419.08億元,期間累計增長169.10%。
從近十年研發投入金額的變動情況來看,上述可比公司中,有63家數字經濟板塊上市公司2021年的研發投入金額較2012年實現增長,占比超九成。其中,有59家公司“這十年”研發投入金額同比增長均超100%。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中航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數字經濟領域上市公司具有數據先進技術的優勢,技術變化很快,需要上市公司根據行業發展來判斷相應的技術研發投入和儲備,只有加強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客戶的認可進而提升自身經營業績。因此,在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和政策大力支持下,相信我國數字經濟領域上市公司盈利會越來越好。
陳靂表示,“加大研發投入可為上市公司持續增長夯實基礎,實現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領域,離不開解決數字技術卡脖子難題,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資力度,能夠提供資金支持力度,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更好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上市公司未來盈利仍有空間。”
機構建議
關注數字經濟領域四大賽道
展望數字經濟板塊的投資機會,陳靂認為,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蓬勃發展,在政策引領和時代發展趨勢下,數字經濟前景廣闊。投資者可重點關注研發密度高、持續成長性好、行業空間大的相關公司。
華安證券表示,我國將圍繞數據資源,著力數據產業化和產業數據化的發展。建議關注四個大賽道:一是核心基礎技術建設;二是產業與數字化深度融合;三是圍繞數據的新應用與新模式的開拓;四是網絡安全。
黑崎資本創始合伙人陳興文表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與工業經濟后的第三代全人類經濟大風口,戰略定位非常高,預計2026年占GDP比重有望超過65%。在國產化的大背景下,數字經濟板塊中的未來“火山噴發口”主要在未來五年內最有想象力空間的元宇宙概念、虛擬現實概念,與相關信創概念賽道。可重點關注東數西算、數字貨幣、EDA、跨境支付、電子證件、智慧政務、國產軟件、信息安全、國資云等細分領域。
19:59 | 5月6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科思... |
19:49 | 前4個月機構調研A股2534家公司:聚... |
19:48 | 音樂邂逅美酒 茅臺王子酒點燃貴陽... |
19:48 | 立夏:預備,接收夏日信號! |
19:43 | 首程控股攜多款前沿機器人產品亮相... |
19:27 | 藍佛安:各方應堅定落實10+3領導人... |
19:26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并主持... |
19:03 | 重慶信托:2024年信托業務實現凈利... |
19:02 | 微信“五一”數據報告:假期微信支... |
17:39 | 五糧液以“和美文化”再啟百年世博... |
17:34 | 2024年上市公司薪酬榜出爐 000415... |
17:32 | 國內首個氣候準則征求稿面世 助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