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新能源汽車不僅已成為全球共識的戰略新興產業,還將成為全球合作的重要橋梁。同時,電動化與智能化正在重塑產業生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一個全球需求共振、產品力與政策共促、傳統車企與新勢力共舞的市場,未來將更加精彩。”五礦證券在最新研報中作出如此表述。
去年以來,一直“霸屏”的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經過短暫休整后再度頂著光環回歸大眾視野。1月20日,20只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批量漲停,億緯鋰能、容百科技、拓普集團、中國汽研、濰柴動力等5只個股均在盤中創出歷史新高。
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取得了較為強勁的銷量表現,預計2021年國內需求端表現有望持續超預期,因此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得以延續。一方面,整體新能源產業鏈的排產計劃熱度不減,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及地區限牌政策拉動下,銷量有望繼續增加;另一方面,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迎來發展契機,已成為全球共識的戰略新興產業;最后,就是工藝與技術的升級迭代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可以看到,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頻頻傳出利好消息。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3.5萬輛、2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5.7%、49.5%。2020年1月份至12月份新能源汽車實現產銷總量分別為136.6萬輛、136.7萬輛,同比累計分別增長7.5%和10.9%。
川財證券表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自7月份開始呈現增長態勢,每個月產銷均刷新當月歷史記錄,12月份產銷創歷史新高。2020年產銷數據表明新能源汽車滲透加速,市場持續看好。預計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將維持高增長態勢,將帶動整個產業鏈快速發展。
而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支持還在加碼。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2021年首場新聞發布會,發改委綜合司司長嚴鵬程在會上表示,今年將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鼓勵限購城市適當增加號牌指標投放。
此外,商務部等12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改善汽車使用條件,加強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建設,鼓勵充電樁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
多重利好共振下,嗅覺敏銳的大單資金也在A股打開震蕩模式之際進一步挖掘確定性機會,僅1月20日就有58.37億元大單資金買入新能源汽車概念股,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陽光電源、杉杉股份、華友鈷業、濰柴動力、銀邦股份、北汽藍谷、多氟多、中航光電、英洛華等11只個股大單資金凈流入均在1億元以上。
拙愚資產投資總監楊典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全局機會遠大于局部泡沫。行業需求剛剛進入導入期后的爆發式增長階段,長期看滲透率尚有十倍以上的提升空間。盡管二級市場局部泡沫開始顯現,但整體來看,分布于產業鏈不同環節上市公司定價水平尚未反映長期增長空間。當前行業最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主要為整車以外的產業環節,尤其電池及相關材料和設備制造,該部分產業鏈企業還受益于光伏儲能的指數級增長和巨大滲透率提升空間。相關細分行業龍頭公司機會最大。
的確,2020年新能源汽車成為A股最大風口給了投資者不少驚喜,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股價大狂歡下,有機構甚至喊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黃金十年的口號,但是面對這種繁榮,也有一些機構提出了質疑,新能源汽車的前景與空間,和當前明顯過高的估值形成了巨大矛盾。
止于至善基金總經理何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我們看來,新能源汽車股票普遍偏貴,目前存在新能源汽車的環保問題和消費者是否買賬兩大問題未解決。但是,汽車股的投資機遇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未來我們會主要抓住智能汽車、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自主可控三個邏輯去投資,汽車股的行情應該才是開始。因此,我不建議再過度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過程了,除非是可以生產較現有產品更具有競爭力產品的公司。
當然選擇支持堅守的機構也不在少數,國泰君安證券就認為,新能源汽車好的賽道,雖貴無妨。高盈利的公司通常能夠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
表:1月20日大單資金凈流入超3000萬元的新能源汽車概念股
制表:吳珊
(編輯 孫倩 策劃 趙子強)
14:25 | 斯凱奇宣布同意被3G資本收購 預計... |
14:20 | 年營收首破千億元 四川長虹加速AI... |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