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南向資金創紀錄凈流入港股市場引發廣泛關注;另一方面,北向資金也已連續10個交易日凈買入,流入A股趨勢不變。
◎記者孫越○編輯孫放
昨日,恒生指數在連漲近一個月后進一步上攻,盤中一度距30000點大關僅差不到200點,創出2019年5月以來的高點。A股則再現調整,滬指日K線近期呈陰陽相間的格局。從資金面看,一方面,南向資金創紀錄凈流入港股市場引發廣泛關注;另一方面,北向資金也已連續10個交易日凈買入,流入A股趨勢不變。同時,昨日滬深兩市成交額重返1萬億元以上,交投活躍,市場人氣不減。
從資金選擇看,港股與A股市場也有相互呼應之處。如A股市場昨日領漲板塊為房地產,而港股的地產板塊也大幅領漲,中國恒大昨大漲15.68%、碧桂園漲6.56%。
更多資金則聚焦新經濟,港股的美團、比亞迪電子等昨日紛紛在盤中創了歷史新高,與A股抱團優質賽道龍頭股的格局相比宛如復刻。可見,雖然資金流向多元化了,但主流資金對A股及港股的投資邏輯卻高度相似。
從資金構成分析,在南向資金的持續“掃貨”中,機構投資者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以來,新發行的公募基金產品中,絕大多數提高了對港股資產的配置比例。此外,境內投資者通過滬深兩市ETF間接投資港股的渠道也變得更加通暢。
在一些機構眼中,港股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低估”。目前,港股“核心資產”的性價比較高。如AH股溢價指數雖已進入下跌通道,但其絕對值仍處于相對高位。
截至1月19日收盤,A+H股中,僅藥明康德、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8家公司的AH溢價率不到10%,同時卻有近90家公司的AH溢價率超過了50%。
那么,相對低估就是港股上漲的首要理由嗎?對此,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廖凌提出,回首過去兩年,港股在多數時間內估值更低,直到去年四季度業績下修進入尾聲后,港股才開始了在基本面改善和估值提升上的“戴維斯雙擊”。所以,低估值并非港股上漲的首要理由,盈利趨勢才更重要。
當前,研究機構較為一致的看法是,2021年港股市場將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國盛證券策略首席張啟堯認為,南向資金將重復過去數年北向資金影響A股的路徑,即搶奪港股的定價權。而港股市場也將同步經歷估值體系向A股靠攏、估值系統性提升的過程,迎來一輪“明明白白”的牛市。
從南向資金的具體布局看,一些稀缺資產如互聯網巨頭、低估值銀行股等,是資金的主要流入方向。1月19日的港交所數據顯示,騰訊控股、港交所、美團分獲凈買入48.56億港元、33.19億港元、16.48億港元。
而拉長時間線看,年初至今,南向資金的買入標的主要集中在頭部公司。Choice數據顯示,南向資金近期持倉市值增幅排名前5位的公司是騰訊控股、中國移動、中芯國際、美團、中國海洋石油。其中,騰訊控股已連續18天獲南向資金凈買入,累計凈買入額646.43億港元。
與A股市場相似,港股市場的“頭部化”效應也比較明顯,且去年港股的新經濟板塊遠遠跑贏“老經濟”。不過,廖凌表示,這一市場風格在2021年有可能發生變化,港股未來的市場風格可能更加均衡,成長與價值的界限會更加模糊。今年,受益于經濟復蘇和估值提升的“老經濟”板塊可能存在布局機會。
他建議,可從四方面布局港股:一是看好基本面回升的內資銀行股;二是關注“吃喝出行游”等消費服務板塊;三是關注受益外需恢復的家具、服裝、汽車零部件板塊;四是關注估值波動帶來的逆向投資機會,如以優質互聯網龍頭為代表的“軟服務”的長期邏輯仍在增強。
15:52 | 凱美特氣兩大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
15:51 | 貓眼研究院發布《2025五一檔數據洞... |
15:50 | 國壽投資發布2024年可持續發展(ES... |
15:26 | 江南布衣“源于雪域 絨于自然”探... |
15:10 | 普洛斯中國一季度運營穩健 |
14:25 | 斯凱奇宣布同意被3G資本收購 預計... |
14:20 | 年營收首破千億元 四川長虹加速AI... |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