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近期,滬指處于3200點至3400點之間窄幅震蕩,電子板塊也走勢類似,盡管市場表現一般,但機構投資者對電子行業的關注度卻有明顯增長,被機構調研公司數量翻倍,行業占比方面也超越前一時間農林牧漁12.79%,成為首位,調研覆蓋行業近四分之一公司。
據《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后發現,8月11日以來,截至9月10日的1個月時間內,共有582家上市公司接待包括基金公司、證券公司、陽光私募、保險公司、海外機構等在內的多類機構調研。其中,電子行業共有68家上市公司被機構集中走訪,被調研公司家數的行業占比達23.78%,位居申萬一級行業首位。
對數據的進一步統計發現,在7月11日至8月10日這一相同的時間跨度內,電子行業被機構調研的公司只有34家,與近期的68家公司相比,電子行業被調研公司家數相當于環比增長了100%,這反映出機構對電子行業的關注度的猛增。
從參與調研的機構家數來看,上述近一個月內被機構調研的68家電子行業上市公司中,有12家被100家及以上機構調研,分別是兆易創新(334家)、歌爾股份(311家)、生益科技(207家)、立訊精密(195家)、瀾起科技(194家)、工業富聯(175家)、圣邦股份(175家)、銳明技術(151家)、領益智造(142家)、TCL科技(140家)、卓勝微(110家)、東山精密(108家)。
從近一個月被機構調研的次數看,有20家公司被調研超2次,其中,被調研次數居前的公司分別為利亞德(6次)、宏達電子(6次)、海能實業(4次)。
“調研增多,意味著機構認可電子行業的短期利空不改長期發展趨勢。”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夏風光認為,調研是決策的前置程序,調研的增多,意味著機構關注度的增加,上市公司的質地有可能會受到市場的認可。
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也表示密集調研代表了機構的認可。童第軼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機構的密集調研體現了對這一行業的高認可度,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扶植了該行業。
“對于近期機構密集調研電子行業來講,如果詳細說,那么就離不開價值投資。”軒鐸資管總經理肖默則從價值投資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解讀了機構的調研行為。
肖默表示,我認為的價值投資含有時代特性,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也有其時代的特性,美國工業時代發展了幾十年,巴菲特的投資符合時代特性。由于中國發展速度特別快,現在的時代定義就是電子時代,因此,電子行業向好也無可厚非。特別是近期國家大力發展集成電路以及半導體,這行業里會有很大機會,投資者可精選個股。
對于電子行業未來的投資機會,金田龍盛投資總經理楊丙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上市公司披露的中報數據來看,上半年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總體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均有不錯表現,說明行業景氣度有所回升。隨著蘋果iPhone12新機上市在即,可以適當關注相關產業鏈中具備經營現金流的優質龍頭企業;同時可以關注一些在細分領域具備技術和成本優勢的企業。在5G方面,投資者多關注5G后市場應用領域的發展機會,未來在這領域一定會跑出大牛股。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建議要仔細甄別,從了解公司基本面出發,不要盲目跟風,基本面一般,且股價遠遠偏離合理估值的公司。
童第軼則認為,在5G通訊、服務器、物聯網等應用的推動下,電子行業的長期成長趨勢不改,同時,隨著國內電子市場在封測、制造、設備、材料等環節國產替代的推進,本土電子產業鏈標的將率先受益。
“電子產業符合未來的產業升級發展方,細分賽道多需求剛性,易跑出高成長股以及龍頭股。當前調整是短期因素,一個方面是漲幅比較多,疊加一個外圍不太穩定。電子行業未來看點還是比較多的,首先,隨著5G基建的不斷的成熟,下游5G手機換機預期較好;其次,多應用會帶領終端銷量的提升;再次,led行業面板等在技術進步的驅動下看點也比較多;最后半導體芯片等在自主可控下也會迎來新的投資機遇。”夏風光向記者細數了電子行業的未來看點。
在電子行業可布局的領域方面。上海證券表示,隨著疫苗研發推進,全球疫情有望獲得控制,宏觀經濟回暖預期帶動智能硬件產業鏈投資機會。電子制造線涉及到大量的設備,關注3DAOI設備等企業業績反轉。5G商用提升手機射頻芯片單機價值量,結合國產化趨勢,建議持續關注手機射頻產業。柔性電子電路板產業東移持續推進,建議關注產業頭部企業。Type-C連接線以及電荷泵快充方案的推廣加速手機快充產業拐點向上,建議關注快速充電頭制造廠商。
表:8月11日以來獲超50家機構調研的公司一覽
制表:趙子強
(編輯 袁元 策劃 趙子強 張穎 吳珊)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