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文 周尚伃
今日,B股指數盤中最大跌幅7.1%,截至收盤,B股指數報收202.25點,下跌5.1%。兩市96只B股中,僅有深糧B、古井貢B上漲,為1.88%、0.04%,3只個股股價無變動,其余91只B股今日全部下跌。
制圖:周尚伃
B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它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B股公司的注冊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內。投資者如需買賣深、滬證券交易所B股,應事先開立B股賬戶。同時,B股不是實物股票,依靠無紙化電子記帳,實行“T+3”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居民和外國人,持有合法外匯存款的大陸居民也可投資。
先來看看B股十年市場走勢:
制圖:周尚伃
也許,很多人并不了解B股,但是目前,B股已有237萬投資者。中國結算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B股下跌對于A股市場的拖累是短暫的,不必過于擔憂。
“B股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暴跌超過6%的情況,據統計從1991年5月23日以來,包括今天在內,B股指數有86次跌幅超過6%。對當天的A股走勢都形成一定影響,但值得關注的是,有58次B股暴跌之后次日滬指出現上漲,也就是說B股下跌對于A股市場的拖累是短暫的,不必過于擔憂,B股將來如何來處理,如何解決可能還是要看有沒有合適的方式能夠解決B股的問題。自從B股在2015年創下歷史新高539.69點以后,就一直處于跌跌不休的狀態,當前點位相較于歷史新高跌幅達到63.24%,所以B股參與的人數過少,將來解決B股的問題也是必然的要求。”楊德龍進一步解釋。
有業內人士分析,B股大跌原因可能在于,境外額度全放開,B股投資價值下降。
也就在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明確并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參與我國金融市場,從六個方面明確并簡化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管理要求,包括落實取消QFII/RQFII額度限制、本外幣一體化管理、簡化QFII/RQFII投資匯出機制等規定。
《規定》的出臺是在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背景下進行的。2019年9月10日,外匯局就已對外宣布國務院關于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的決定,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將不再受到投資額度限制,《規定》的出臺是對這一政策的落實舉措。
國海證券分析稱,QFII額度限制取消信號意義大于實質。一方面,截至2020年4月底QFII已用累計額度只有1146億美元,距離額度放開前的限制(3000億美元)還有很遠;另一方面,隨著互聯互通機制的成熟化,北上資金對QFII的替代已成趨勢:首先,隨著投資額度的放開,陸股通每日的額度上限幾乎不可能構成交易限制;其次,深股通和滬股通標的已經覆蓋了A股大多數核心公司,投資范圍上基本與QFII接近;最后,由于陸股通交易的靈活性,其相對于QFII的吸引力不斷提升,2017年以來北上持股占比從30%一路升至近70%。因此,QFII額度限制取消信號意義大于實質,后續預計將有更大力度開放政策出臺。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則認為,“B股大跌并不代表沒有價值了。B股今天一度下跌超7%,針對市場上的說法,我們進行討論一下。說法之一,低于面值退市引發市場恐慌,A股也有低于面值退市,那為什么A股沒有引發市場恐慌呢?兩極分化是AB股共同的趨勢,這個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說法之二,B股暴跌是因為QFII額度開放,B股并沒有參考價值了,所以暴跌。其實,QFII額度開放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并非一個突變,由此推斷B股暴跌的原因有些牽強。其實,無論是A股B股還是H股,都面臨市場化國際化的大趨勢,投資渠道漸漸豐富,籌碼將不再稀缺,純投機炒作行為并不能久遠,價值回歸是大趨勢,無論是A股B股還是H股,好股票終將勝出,而差股票必然面臨退市的命運,所以理性面對B股暴跌,好股票無需恐慌。”
(編輯 白寶玉)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