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徐一鳴
日前,“2018中國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召開,業內人士在智慧金融主題論壇“從博弈到融合:智慧金融發展新趨勢”中表示,金融科技依然還是要遵循所謂金融的邏輯,金融科技不僅強調流量和客戶的體驗,更多還是以金融為核心。風險管理,這一點不能改變。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人,這是核心所在。并且從三方面進行闡述:第一,金融與科技結合趨勢不可逆。第二,科技賦能財富管理行業。第三,財富管理將從貨架服務轉向組合策略的智能化服務。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資產管理、銀行理財新規實施細則全面落地,金融監管政策趨勢邊際放緩,市場短期風險偏好上升,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經濟下行壓力猶存,震蕩筑底觀點清晰,受益于資產管理、銀行理財新規細則出臺的金融板塊(銀行、證券、保險)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梳理發現,7月份以來,金融板塊整體漲幅達8.43%,板塊內96只成份股中,共有61只個股期間累計均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個股方面,新華保險期間累計漲幅居首位,達13.88%,招商銀行、建設銀行2只個股緊隨其后,此外,工商銀行、成都銀行、民生控股、西水股份、中國太保、寧波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8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逾5%。
資金流向方面,場內大單資金對板塊的集中關注或成為板塊近期走勢向好的有力支撐,其中,興業銀行(84533.39萬元)、工商銀行(64375.64萬元)、招商銀行(47767.24萬元)、農業銀行(45904.10萬元)、華泰證券(43850.32萬元)、廣發證券(37490.84萬元)、新華保險(28122.62萬元)、建設銀行(20669.99萬元)、交通銀行(18652.77萬元)、光大銀行(14417.15萬元)等10只個股月內累計均受到超過1億元大單資金追捧,合計吸金40.58億元,此外,上海銀行、浦發銀行、安信信托、中國人壽、方正證券5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也均在5000萬元以上,分別為6910.11萬元、6001.91萬元、5847.30萬元、5353.22萬元。
業績為王成為投資客選擇價值標的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股的收益同樣有較強的吸引力。在已披露2018年中報業績預告的21家公司中,業績預喜公司家數達9家,占比逾四成,其中,吉艾科技、東方財富2家公司中報凈利潤均有望翻番,凸顯出較高的成長性,此外,新華保險、中國人壽、渤海金控、寧波銀行、張家港行5家公司中報凈利潤也均超20%。
機構評級方面,近30日內,共有28只個股獲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看好評級,其中,中信證券、招商銀行2只個股被機構聯袂看好,此外,寧波銀行(8家)、新華保險(7家)、上海銀行(6家)、東方財富(5家)4只個股均獲5家及以上機構扎堆推薦。
對于中信證券,東興證券表示,公司是精準戰略擇時和前瞻業務創新的券商龍頭,預計中信證券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89億元、545億元和604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39億元、146億元和159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1.10元、1.16元和1.26元,對應市盈率分別為15倍、14倍和13倍,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