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重要任務之一。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自去年以來截至今年3月3日,資本市場股權融資規模超過1.9萬億元(包括A股IPO融資5224.56億元、再融資1.37萬億元和新三板股票融資超398.04億元),公司債發行規模3.82萬億元,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超5.72萬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自去年以來,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規模維持增長態勢,為直接融資提供強大動力,服務實體經濟取得顯著成效。
直接融資規模顯著提升
服務實體經濟成效顯著
去年以來,我國直接融資規模顯著提升。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月末,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規模存量達到8.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3%,企業債券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達到27.83萬億元,同比增長16.30%。總體上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規模維持增長態勢,為直接融資提供強大動力。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0年全年證券行業通過股票IPO、再融資募集資金規模同比大幅增加,服務實體經濟取得顯著成效。未來,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推進,企業直接融資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
《證券日報》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3日,自去年以來,463家公司登陸A股,合計IPO募資5224.56億元。再融資方面,A股增發募資規模達9627.17億元,配股募資規模達661億元,優先股募資為187.35億元,可轉債募資規模為3198.98億元,綜合來看,再融資規模達1.37萬億元。
從新三板來看,記者據全國股轉中心數據統計,自去年以來截至今年2月底,股票發行規模合計398.04億元,其中公開發行規模為126.94億元。公司債方面,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3日,自去年以來,公司債累計發行4217只,合計發行規模3.82萬億元。
三方面發力
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去年12月份,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一文中,闡述了“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六大重點任務:即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夯實直接融資發展基石;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突出創新資本戰略作用;大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資源頭活水。
明明認為,提升直接融資比重,資本市場可從三方面進一步挖掘,一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切實辦好科創板和創業板、深化新三板改革、穩步開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規范發展場外市場等,讓各類企業都能夠享受直接融資的便利;二是鼓勵債券市場創新發展,豐富直接融資工具。債券市場是籌措中長期資金的重要場所,也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要渠道。未來可以在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等方面進一步發力。三是鼓勵長期資金入市。長期資金對于提高企業融資可持續性以及資本市場穩定性都有很重要的意義,要加快構建對長期資金有吸引力的市場環境。
陳靂認為,對于資本市場而言,要服務好實體經濟,就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使得更多資源向國家戰略產業、科技產業、新興產業集中,最終實現產融結合,實現資本市場推動實體經濟、推動創新企業的發展。
其實,從IPO融資規模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融資支持力度顯著增長。
記者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3月3日,自去年以來,科創板和注冊制下創業板IPO募資合計3226.29億元,占同期A股IPO募資金額比例為61.75%。
“在暢通直接融資渠道的同時,監管層更注重資金向科創企業‘引流’。”陳靂表示,加大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有利于我國國產替代產業的加速,做到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才能預防被“卡脖子”;同時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加強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也是提升國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最終推動國內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7:09 | 尤洛卡:公司持續關注前沿技術的創... |
17:09 | 銀之杰:公司是華為云經銷商合作伙... |
17:09 | 銀之杰:不存在可能觸發退市及其他... |
17:09 | 益生股份:6月父母代種雞報價為50... |
17:09 | 奕東電子:截至2025年5月9日公司股... |
17:09 | 揚帆新材:截至4月30日股東總人數... |
17:09 | 鹽湖股份:公司將根據法律法規及時... |
17:09 | 亞香股份:公司產品定價策略會綜合... |
17:09 | 亞廈股份:截至5月9日股東總戶數為... |
17:09 | 興化股份:積極探索基礎產品下游產... |
17:09 | 新興鑄管:公司不斷加大鑄管產品市... |
17:09 | 沃頓科技:中美貿易環境變化對公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