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楠
2020年,新證券法落地實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平穩推進,對證券交易所強化一線監管、履行好自律監管職能提出更高要求。深交所認真踐行“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恪守“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工作要求,以紀律處分為重要抓手,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嚴肅懲處各類市場亂象和違法違規行為,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護航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行穩致遠。
從總體情況看,深交所全年共作出227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其中,222份涉及上市公司監管,5份涉及債券監管。上市公司監管方面,處分上市公司120家次、中介機構責任人員4人次、其他責任人員706人次;債券監管方面,處分債券發行人5家次、責任人員10人次。處分數量、處分力度較2019年進一步提升,延續從嚴監管態勢,維護市場公平公正秩序。
聚焦重點
嚴守監管底線
深交所堅持信息披露監管和公司治理監管“雙輪驅動”理念,緊盯信息披露“蹭熱點”、資金占用、違規擔保、未履行業績承諾等市場關注度高、發生頻率高的典型違規案件,深入推進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專業監管、持續監管。
227份紀律處分決定書中,涉及的違規行為集中在信息披露違規、規范運作違規、證券交易違規三個方面,數量占比約為42%、37%、21%。
“管早管小管嚴”,防范利用信息披露炒作概念。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部分上市公司通過信息披露公告、投資者互動易等渠道炒作疫苗、口罩等熱點概念,僅披露部分涉及熱點題材的業務或合作,但未完整、準確披露相關業務對業績的影響,引發股價異常波動,給市場造成惡劣影響。深交所發揮一線監管靈活、高效的優勢,對該類違規從快處理,及時發出問詢函、關注函等提示市場風險,并對12單涉嫌“炒概念、蹭熱點”的信息披露違規案件予以紀律處分。
落實分類監管,精準查處資金占用及違規擔保。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惡性違規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合法權益,歷來是監管重點。深交所嚴格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要求,按照差異化的思路,針對不同情形分類施策。一方面區分違規情節,對已經償還占用資金、解除擔保責任的案件,酌情從輕、減輕處分。另一方面區分違規主體,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組織、策劃違規行為的“關鍵少數”從嚴處分、精準監管,共計對32單資金占用、27單違規擔保案件予以紀律處分。
強化持續監管,聚焦重組業績承諾未履行。業績承諾屬于交易對手方的公開承諾,往往對投資者的交易決策產生重要影響。新證券法也明確將公開承諾納入監管范圍。近年來,部分高估值、高商譽、高承諾重組的“后遺癥”凸顯,出現一批業績承諾未履行案件。為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強化并購重組持續監管,深交所立足業務規則,對23單拒不履行業績承諾案件予以紀律處分。
加強債券監管,重視防范債券市場風險。近年來,深市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結合債券產品特點和監管經驗,深交所緊盯信息披露、募集資金使用、財務會計核算等重點方面,對5單債券發行人未按期披露年報、挪用募集資金、未及時披露子公司申請破產重整事項等違規案件予以紀律處分,發揮監管效能,預防債券信用風險。
壓實中介責任,督促中介機構歸位盡責。針對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情形,深交所主動作為,對4名中介機構責任人員予以通報批評紀律處分。此外,在發行審核領域,首次對違反創業板發行審核規則的4名保薦代表人采取書面警示自律監管措施,強化注冊制下對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督促其切實發揮核查把關的“看門人”作用。
有尺有度
推進公開透明
一年來,深交所堅持雙向發力,對外“嚴監管”,對內“促規范”,打好監管“組合拳”,持續推進自律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建設。
強化監管“力度”,對重大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針對違規情節嚴重、市場影響惡劣的案件,深交所堅決落實“零容忍”要求,累計對213個上市公司及其責任人員予以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并對11位違規情節極其嚴重的部分當事人實施公開認定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嚴厲紀律處分,在一定期間內限制其任職資格,強化監管威懾力。
公開監管“標尺”,給予市場主體明確預期。2020年6月份,深交所率先對外公開《上市公司紀律處分實施標準》,將實施紀律處分的考量因素、責任認定判斷標準、從輕減輕情形等進行列舉式說明,對各類常見的違規行為及具體處分標準逐條規定,做好監管“標尺”,劃實違規“紅線”,進一步提升自律監管的透明度和精細化水平。
體現監管“溫度”,夯實聽證、復核等內部救濟制度。聽證、復核是監管對象進行陳述、申辯的重要救濟方式。2020年,深交所共組織召開21次紀律處分聽證會,面對面聽取近50名當事人的申辯理由,提升決策過程透明度。同時,深交所組織外部復核委員,對16單案件予以復核,并在復核決定書中詳細釋明理由,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提升自律監管公信力。
法令既行,紀律自正。紀律處分一直是證券交易所實施自律管理、懲戒違法違規行為的重要抓手。深交所將繼續遵循市場化、法治化方向,秉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理念,不斷加大精準打擊力度,持續提升一線監管質效,依法依規督促市場主體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提高規范運作水平,推動形成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體,為建設優質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