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杜雨萌:近日召開的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提出,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同時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本報今日聚焦資本市場發展,針對上述問題特請專家予以解讀。
證監會提出改革發行上市制度
增強制度包容性展示新政策姿態
■本報記者 左永剛
近日,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提出,以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導向,吸收國際資本市場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與方法,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等。
就今年監管層對于發行上市制度的表態,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防范風險以及強調服務實體經濟的前提下,今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提到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并且增加制度的包容性等內容,這是監管層推進資本市場與時俱進,提高資本市場對新興業態支持力度的嶄新政策姿態。
目前在《證券法》未完成修改之前,我國IPO制度仍在延續公開發行并上市的制度邏輯。對此,劉俊海提出兩條建議,包括將公開發行與上市拆分、穩妥有序推進注冊制改革。劉俊海表示,推進發行上市制度改革,必須要與中央關于金融監管大政方針結合起來,進行通盤考慮,還要堅持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助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一定要避免一級市場帶來的風險外溢效應。既要注重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也要強調市場的投資功能。”
劉俊海認為,資本市場的包容性主要體現在對不同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擬上市公司的接納程度,這樣可以留住更多“互聯網+”企業在國內上市,制度設計要有彈性而不僵化,這就要求資本市場制度改革與經濟基礎變化相對應。
“當前,很多國內企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科技發展速度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但上市發行制度一直未發生變化,這需要反思,需要加快制度設計緊跟實體經濟和科技變化。”劉俊海指出,發行上市制度要立足國情,同時廣泛借鑒國外公開發行并上市制度的成功經驗,需要提高制度的包容性,如制度設計要能更好地反映生產力、生產關系與經濟基礎的新變化。但他也指出,增強市場包容性不是無條件的包容,對于失信違法違規的、脫實向虛的實體商業模式仍需要拒之門外,同時還要嚴厲打擊。
談及整個市場層面的包容性,上海股份制與證券研究會副會長曹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相對獨立和自成體系的問題,從投資理念到交易規則與發展目標所要求的國際化,開放度還有較大差距,未來需要以更加包容的姿態,通過不斷的深化改革加大金融開放力度,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提出中國方案,作出更大貢獻。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