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
最近,有關假外資的議論比較多。所謂的假外資,倒不是說這些資金是假的,而是指由境內人士、機構所有并直接管理,通過境外市場的途徑,并以外資的身份參與對境內市場投資的資金。因為不符合外資應為由境外人士、機構持有的資金這一定義,所以被俗稱為假外資。
其實,在資本市場上,假外資并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就說備受關注的滬深港通吧,從剛實現滬港兩個交易所的互聯互通開始,就有境內資金通過香港聯交所的渠道交易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深港交易所實現互聯互通后,這一態勢變得更加明顯。最近的一項統計顯示,這些假外資在滬深港通中的占比大約在1%左右。換言之,也就是在北向資金中,有大約1%的資金是境內人士、機構所有的。
這些境內人士、機構之所以繞了一個大圈,把資金放在境外,利用那里的渠道來投資境內市場,客觀上有其現實的考慮。在港交所,融資交易的成本通常要比境內低60%,甚至更多,另外資金的杠桿率也要高出境內市場不少。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從開展信用交易的角度來說,境內人士、機構在香港用假外資的形式參與,會比直接在境內交易,有更多的實惠。此外,在現行模式下,參與滬深港通交易的投資者,在相關股票的股東名單上并不顯示其實際身份,而是統一標識為“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這對一些不太希望曝光身份的人士與機構,是樂于接受的。還有就是,由于兩地間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差異,境內監管部門雖然也有“長尾管理”的權力,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顯然不如在內地那樣效率高。而一些熱衷于打擦邊球的資金,對此也是頗為看重的。于是也就出現了一些明明在境內開設了A股賬戶的個人及機構,還是千方百計地想辦法在港交所開戶,通過滬深港通的渠道買賣滬深市場的A股。當人們根據北向資金的交易數據,統計出某一天有多少北向資金入市時,其實這其中有一部分卻是穿上了馬甲的假外資。
從現實情況來看,假外資雖然規模有限,但它的存在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是很大的。其一是擾亂了市場秩序,畢竟滬深港通是境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種特殊形式,外資通過滬深港通投資A股與內地資金在境內直接投資A股,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操作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假外資把兩者之間的界限搞混了,顯然會導致出現相應的風險。其二是假外資在一定程度上繞過了監管,給市場的平穩運行帶來了不利的作用,也加大了監管的難度與成本,對其他投資者也造成了不公。其三,因為有假外資,而且通常它們的交易活躍度還比較高,也使得相關的數據統計失真,不能準確地刻畫真實外資的實際交易情況,并且容易引發分析上的失誤,給政策決策帶來干擾。此外,客觀而言,現在北向資金在A股市場上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其進退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有人還把它們稱為“聰明資金”,作為投資的重要參考。但假外資的存在,也讓人開始擔憂有關北向資金信息的可靠性,進而動搖對市場的信心。有關假外資的消息被廣泛報道后,A股市場出現了較大的下跌,一度破位3600點。當然這其中的原委是很復雜的,但不可否認假外資被揭露一事,對市場帶來的沖擊還是很大的。也因為假外資的這些危害性,監管部門最近作出決定,要求香港的股票經紀商不得為內地投資者開通滬深股通交易權限,并逐步停止相關服務,同時禁止境內投資者借助港股通購買A股股票。如此一來,假外資現象將會得到有效的抑制。
當然,在對違法的假外資予以打擊的同時,有關方面也應該充分反思導致假外資出現的原因,其中諸如香港融資成本低、杠桿率高的問題,就是很值得研究的。在有效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境內在這些方面的一些做法也有改進的余地。至于香港聯交所,也可以考慮在必要的情況下直接披露上市公司股東名單里投資者的實際信息,不再掛在結算公司名下。把那些引發假外資出現的因素化解了,假外資問題也就有了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的前提。
(作者系市場資深研究分析人士)
19:15 | 珠海港:5月19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19:15 | 眾生藥業:集中資源優先支持推進研... |
19:15 | 眾生藥業:公司將持續推進來瑞特韋... |
19:15 | 中鹽化工: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19:15 | 中信海直: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15 | 中山公用:截至4月30日公司股東總...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應收賬...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高度重視對投資者的... |
19:15 | 中聯重科: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五次... |
19:14 | 中航西飛:公司及子公司陜飛依托大...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5月9日股東戶數為18...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4月30日股東戶數為1...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