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明確提出和升級版“限塑令”落地實施,以及新增產能集中投放等,都將對塑化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產業鏈企業也迎來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新時期。
4月6日至7日,《證券日報》記者在由大商所與中國石化聯合會共同舉辦的“2021中國化工產業(衍生品)大會”上了解到,多位與會人士對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工具在化工行業的合理運用,為企業熨平經營風險、助力產業鏈順利運轉所起的關鍵作用給予了極大肯定。
產業穩健發展離不開衍生品
近年來化工領域期貨、期權等場內外衍生工具的日益豐富,為產業鏈企業的穩健經營提供了一定保障。浙江明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日控股”)董事長韓新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去一年發生了太多的風險,大宗商品市場出現了劇烈波動。”他說,去年我國PE、PP、PVC三個品種的進口量大幅增長,達到了2590萬噸,環比增加340萬噸,增長15%,其中PE占比72%,創歷史新高;塑料制品行業利潤同比增長了18.4%。在困難環境下,塑化行業仍保持了超高速增長,表現出極強的發展韌性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韓新偉告訴記者,我國塑化行業去年的靚麗成績離不開期貨、期權等衍生品的助力。“去年多個塑化期貨、期權陸續推出,使我們能夠利用場內市場推廣含權貿易。同時,大商所標準倉單、基差交易平臺等創新業務的推出,也大大提高了衍生品交易和避險的效率。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加快數字化建設步伐,搭建行業研投數據平臺,加強數字化和金融化的深度結合。”韓新偉說。
目前,產業鏈上中下游客戶越來越重視衍生品工具的使用,衍生品越來越多地嵌入到現貨交易場景中。在華東地區,基差交易、點價、保價等業務模式已經成為核心的交易模式,衍生品工具成為價格風險管理、服務客戶、重塑商業模式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我們積極參與大商所基差交易平臺交易、產融培育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含權貿易業務模式。公司較好地規避了去年初塑化商品價格斷崖式下跌帶來的極端風險。還與上下游客戶溝通交流,探索針對不同經營場景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韓新偉稱,公司在衍生品業務上有所突破。
“企業風險管理計劃”引發關注
在會議期間,多數產業界人士對大商所2021年“企業風險管理計劃”方案表示高度關注。大商所產業拓展部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大商所在豐富完善化工類衍生品產品體系方面持續發力,并促進場外市場進一步提質擴容,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持續完善衍生產品體系,穩步推進乙二醇、苯乙烯期權的上市;二是不斷優化品種合約規則;三是貼近產業需求實際,增加化工圈外會員;四是堅持底線,強化風控。
記者在會議期間了解到,近年來,大商所先后探索推出了“農民收入保障計劃”和“企業風險管理計劃”等服務實體企業的新模式。截至去年底,大商所已累計開展試點項目222個,服務企業300多家次,提供支持資金9000余萬元。
據大商所相關業務專家介紹,今年3月份,大商所發布了“企業風險管理計劃”項目申報的通知,可申報項目包括場內期權、場外期權和基差貿易項目,其申報主體均為期貨公司。對于期權類項目,大商所支持產業企業利用期權工具管理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價格風險。項目服務的對象是大商所相關品種對應的產業企業,參與項目的品種包括LPG、PP等現有期權品種及適合的新上市期權品種。
對場外期權項目,同一家非貿易類產業企業每個品種只能參與1個場外期權項目(貿易類產業企業沒有參與個數限制),品種范圍涵蓋大商所已上市的期貨品種、已發布的期現貨指數及適合的新上市品種或指數。此外,基差貿易項目的品種范圍包括鐵礦石、焦煤、焦炭等已上市的11個品種及適合的新上市品種,要求申報的貿易雙方至少一方為非貿易類產業企業,同一家非貿易類產業企業每個品種只能參與1個基差貿易項目。“需要注意的是,參與申報的貿易雙方至少有一方在期貨市場有符合套保邏輯的風險管理行為。”上述專家告訴記者。
對于上述期現結合模式的作用,化工生產、貿易企業深有感觸。“當前,國內外進出口階段性的供需錯配導致絕對價格的高波動,從而使產業客戶生產利潤出現波動,因而對風險管理的需求應運而生。”杭州中菁實業PVC事業部葉辰向記者表示,在上述背景下,使用期貨及衍生品進行風險管理將成為整個化工產業鏈的普遍需求。
23:46 | 南京化纖重大資產重組草案出爐 主... |
23:46 | 杰克股份:全力推進智能高端產品研... |
23:46 | 風范股份錨定海外市場 多元化布局... |
23:46 | 閏土股份穩固業務基本盤 不斷強化... |
23:46 | 政策持續落地企業加碼研發 腦機接... |
23:46 | 推進國際化戰略 沃爾核材擬赴港上... |
23:46 | 小羽毛撬動大市場:羽毛球產業如何... |
23:46 | 打好“三張牌” 促羽毛球產業健康... |
23:46 | 房企債務處置進程提速 行業邁向發... |
23:46 | 佰仁醫療董事長金磊:堅持原研創新... |
23:40 | 一季度41家財險公司車均保費環比下... |
23:40 | 多家金融機構落實監管要求披露助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