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行業新一輪并購潮,并未止步于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或天風證券收購恒泰證券近30%股權,而是在繼續醞釀中。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目前仍有券商在秘密尋找并購標的,其中,一家央企旗下券商,去年底就準備出手走并購擴張之路,但因決策流程較長,暫未正式啟動并購計劃;另外一家華南地區券商也有此意愿,已私下尋找標的,并對比了幾家業績不佳的中小券商。
近年來,證券行業馬太效應加劇,中小券商生存壓力較大,并購性價比凸顯,曾作價90億元的恒泰證券30%股權此次估值僅有45億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行情好轉,最佳的并購機會可能稍縱即逝,去年虧損的23家券商今年凈利潤已有不少扭虧為盈,估值也出現明顯變化。
券商在尋找并購標的
就在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時,已有不少資本實力較強的券商希望抓住戰略布局的機會,通過并購擴張得以壯大。
上述央企旗下券商的一位高管表示,縱觀過去大型券商的成長之路,都離不開行業并購整合,不管是中信、海通,還是廣發、國信、申萬宏源、方正等,都有收購其他券商的經歷。僅靠自身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而完全不進行并購的大型券商少之又少。
上述高管向記者透露:“去年底,我們曾接觸個別中小券商,準備抓住行業估值低點進行收購,不過決策流程太長耽誤了時機,至今尚未正式啟動計劃。”
記者獲悉,華南一家券商也有此并購意愿,但作為行業內收購方考慮的絕不是券商牌照,而是業務優勢可以互補的中小券商,基礎太差、業務太小的均不在考慮范圍之內,最好是短時間內業績不佳但又有客戶基礎和人才團隊的券商。
這樣一來,2018年虧損的23家券商名單就大體圈定了范圍,除了部分投行子公司之外,不乏一些出現虧損的中型券商。比如近期被收購的廣州證券、恒泰證券都是如此,并且這兩家券商原本規模并不小,也都有具備優勢的區域客戶和特色領域。
并購案例會越來越多
證券業整合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不過并購需抓住估值時點,去年虧損的23家券商凈利潤今年已有不少扭虧為盈,估值也有明顯變化。
上述央企旗下的券商高管透露,收購計劃從去年底推遲到今年,近期幾家標的券商估值已經提高,收購成本大了可能還要重新考慮標的。
可比數據顯示,廣州證券、恒泰證券、太平洋證券、華鑫證券等2018年凈利潤虧損的券商,今年以來都扭虧為盈了,其中恒泰證券一季度凈利潤6.27億元,廣州證券前5個月凈利潤為3335萬元。
另一位上海非銀分析師告訴記者:“證券業競爭加劇,同質化又比較嚴重,中小券商被收購是一大趨勢。過去,小券商還可以依靠牌照紅利生存,而隨著對外資開放的力度加大,還有馬太效應的驅動,并購案例只會越來越多。”
21:21 | 克麗緹娜集團啟用飛書 打造美容行... |
21:20 | 聚光科技:第五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20 | 美信科技: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20 | 聚光科技: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20 | 指南針:5月30日將召開2025年第三... |
21:20 | 永興材料:5月30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19 | 海鍋股份:5月30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19 | 機器人: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 |
21:19 | 中旗新材: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19 | 唐源電氣:第三屆董事會第三十三次... |
21:19 | 錦波生物:第四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19 | 唐源電氣:第三屆監事會第十九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