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12月17日,湖南省畜牧水產工作現場會在永州召開,與會各方交流全省畜禽水產養殖工作先進經驗,統籌謀劃明年和“十四五”時期畜禽水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湖南省畜禽水產養殖轉型升級。
近年來,以唐人神、大湖股份、湘佳股份、佳沃股份、大康農業等為代表的湖南省上市公司引入優質種苗,開展有機養殖,挖掘地理標志產品,還將海外優質資源攬入懷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有力促進了湖南省畜禽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為保障民生做出相應貢獻。
推動產業升級
開啟布局謀篇
湖南省畜牧水產工作現場會強調,畜禽水產行業涉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障民生需求、推進鄉村振興等重要方面,要以實施“優質湘豬工程”為主抓手,以發展特色水產和特色畜禽為著力點,抓產業布局調整、新增產能建設、能繁母豬體制擴能、非洲豬瘟防控、龍頭企業帶動,統籌謀劃“十四五”時期全省畜禽水產業發展。
湖南省永州市政府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相關情況:“本次工作會在永州召開,是對永州相關工作的全面檢驗。2019年,永州市共出欄生豬607萬頭,居湖南省第一位,超額完成590萬頭的出欄任務;截至11月底,永州市已投產新建改擴建萬頭生豬養殖場46個、在建萬頭生豬養殖場44個,全市出欄生豬590.3萬頭,存欄生豬480.5萬頭,能繁母豬存欄47.97萬頭,生豬產能已基本恢復到非洲豬瘟爆發前同期水平。”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湖南省依托本土自然資源優勢,建設一批特色畜禽產業區和產業帶,在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的同時,大力推動升級改造傳統養殖方式,加強特色畜禽產品精深加工。不僅本土的唐人神、大湖股份、湘佳股份積極投資建設畜禽水產養殖先進產能,溫氏股份等外省養殖企業也紛紛來湖南投資興業,在永州市、湘潭市、長沙市望城區等地形成了規模化養殖產能。
企業各具特色
業務多點開花
近年來,唐人神得益于豬價上漲,業績持續向好,同時,唐人神一直保持經營憂患意識,大力引入海外優質種豬資源。唐人神董秘孫雙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生豬市場存在‘得優良母豬者得市場,得先進產能者得天下’的規律。今年9月份,我們從千里之外的丹麥迎來第一批GGP原種種豬,單頭母豬年產子可達30頭以上,大幅度超過國內現有母豬對應指標。目前,我們已經擁有兩大種豬資源,分別是新美系美神種豬、新丹系種豬。”
除了引入優質種苗之外,唐人神還與華中農大戰略合作,與華中農大博士生導師、育種專家趙書紅教授團隊共同啟動智能全基因組選育項目及高品質杜洛克種豬基因組智能選育項目。孫雙勝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項目情況:“智能全基因組選育項目致力于提升母豬的繁殖性能,挑戰PSY超過36頭的目標,以降低我們的選育成本。高品質杜洛克種豬基因組智能選育項目將通過種豬選育,增加豬肉肌內脂肪指標(以下簡稱:IMF)。我們將提升核心種豬群IMF≥4.0,商品豬IMF≥3.5,生產高品質豬肉。”
近日,大湖股份旗下東湖漁業進入冬捕季節,大湖股份董秘張園美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今年雖有疫情,但是我們防控得力,漁業養殖喜獲豐收。以東湖漁業為例,該漁場預計一網起魚可達400萬斤,是查干湖漁場冬捕一網起魚重量的5倍以上,也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網’。此外,我們的津市西湖漁場、皂市水庫漁場、王家廠水庫漁場、北民湖漁場等也將陸續進入冬季捕撈作業,將為消費者提供生態環保、綠色有機的國產水產。”
大湖股份的生態有機淡水魚不僅端上湖南人民的餐桌,也廣受粵港澳市場好評。10月14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公布了第七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定名單。大湖股份津市西湖、安樂湖、北民湖、王家廠水庫漁場等基地被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張園美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大湖’牌有機水產品生產基地是我們大健康全產業鏈健康食品的重要一環,先后獲得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有機產品認證,產品實施可溯源管理。”
冬至將近,湘佳股份的鮮活禽肉制品已在各大超市的冷柜中擺放整齊等待消費者挑選。湘佳股份挖掘出石門土雞這一地理標志產品,形成了獨特的黃羽雞冰鮮賽道領跑優勢。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消費者購物習慣和消費方式有明顯變化,社區團購業務重新得到各路資本重視。湘佳股份董秘何業春回復互動易投資者提問稱,已在美團開展合作業務,與多多買菜進行接觸溝通。何業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重視社區團購商機,也在積極與頭部企業洽談合作,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擴大線下實體店,預計2020年全年可增加進駐300家以上門店。在運輸半徑上,我們已經能做到24小時直達,未來的目標是實現6小時直達。”
除了在本土資源上狠下功夫之外,也有不少湖南企業另辟蹊徑,將目光投向優質的海外資源,通過全球供應鏈通道將優質資源引入國內市場。其中,佳沃股份將智利三文魚等高端海洋蛋白質資源對接到國內各大電商渠道中,大康農業計劃從新西蘭、澳大利亞、智利、烏拉圭等非疫區引進優質能繁母牛,并采用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大康農業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完全依靠國內現有資源實現國民消費升級并不現實,需要大力引入海外各類優質資源與國內消費市場對接。引入各國優質且豐富的動植物蛋白質,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才是消費升級可持續發展之路。”
(編輯 孫倩)
21:15 | 創新消費場景與多元業態協同 滬市... |
19:59 | 5月6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錦:科思... |
19:49 | 前4個月機構調研A股2534家公司:聚... |
19:48 | 音樂邂逅美酒 茅臺王子酒點燃貴陽... |
19:48 | 立夏:預備,接收夏日信號! |
19:43 | 首程控股攜多款前沿機器人產品亮相... |
19:27 | 藍佛安:各方應堅定落實10+3領導人... |
19:26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出席并主持... |
19:03 | 重慶信托:2024年信托業務實現凈利... |
19:02 | 微信“五一”數據報告:假期微信支... |
17:39 | 五糧液以“和美文化”再啟百年世博... |
17:34 | 2024年上市公司薪酬榜出爐 000415...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