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歆
4月26日,以“金融監管:創新與挑戰”為主題的債券俱樂部2018春季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的經濟學家、業內代表、企業負責人等圍繞金融強監管與防風險的相關議題展開討論,共議金融市場未來發展之道。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今后三大攻堅戰之首,并明確“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今年兩會期間,金融監管迎來“一行兩會”新格局,防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將是金融領域今后一段時期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認為,金融監管本身就是制度,創新與挑戰就是制度的改變,有些制度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但金融監管制度要隨著金融市場的變化不斷更新迭代。
霍德明指出,金融監管應順應金融市場,既要允許市場發展壯大,又有時刻警惕泡沫發生,這在于金融監管尺度的拿捏,需尋找金融監管的最優選擇。
眼下,中國金融市場最為關注的就是資管新規的出爐。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認為,資管新規將是近10年以來,金融監管方面規格最高的文件,可謂是“十年磨一件”,而資管新規的落地將重塑整個金融業態,也是金融強監管進程的一個里程碑。
張旭特別指出,在對金融監管政策進行研判的過程中,市場通常會犯兩類錯誤,一是只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導致市場不可能預期到政策,二是只愿意相信愿意相信的,導致市場低估監管所造成的影響。
張旭認為,對金融行業的強監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會在短期內結束,而且加強監管的目的是重新塑造一個更為健康的金融生態,而不僅僅是讓某個具體的指標下降,是要持續地讓市場感到壓力。
衡泰軟件資管、資金產品線行業總監薛奮飛認為,資管新規的推出將影響行業經營模式,例如,通道模式逐漸要轉變為主動管理、主動服務模式,收入由通道費轉為管理費;銀行資管子公司化,專業的資產管理模式與經驗,實現與母銀行的風險隔離;銀行資管中收主要來源不再是投資利差的收入,利差模式逐漸轉為管理費模式;打破剛兌付,發展凈值型,加強流動性管理,建立績效考核機制。
談及未來資管新規對債市的影響,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說,債券中的期限利差與信用利差均回歸常態,在流動性管理訴求上升,資管新規公布后,理財也會用類貨幣試水。
他說:“以資金池為特征的銀行理財和券商資管規模在過去一年時間里沒做起來,正規投資于短期限高等級債券的貨幣基金規模一枝獨秀。”
中債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估值專家張天宇指出了當前中國債市的問題。他表示,2015年以來,中國公募債構成實質違約的達25例,違約公募債發行人的存量債余額約占我國信用債規模的0.3%,違約原因主要是行業低迷、政策變化、控制權變更、控制人問題等問題。
當前,中國債券市場違約信用風險特征是違約企業性質的變化,從民企擴大到了央企,違約企業所處行業遷移,從鋼鐵、煤炭行業擴大到了其他行業,債券性質則由私募債擴大至公募債。
中國銀河證券債券分析師劉丹認為,今后政策將是寬財政、穩貨幣、嚴監管、促改革的政策組合。隨著各項改革的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將加強,房地產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將減弱,長期來看債券市場分析將重回基本面,長債具有較好的配置價值。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委員會副秘書長安國俊呼吁在綠色債券方面下功夫。她指出,中國相關綠色債券市場的出臺也會推動全球債券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其中考慮到中國目前所遇到的環境挑戰不僅包括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還包括應對空氣污染、土地和水污染等,中國綠色債券的投資范圍要比綠色債券國際市場所包含的更加多元化。
另一方面,從綠色債券適用范圍上看,氣候債券倡議將所有與化石燃料有關的項目都排除在外,而中國規定適用于清潔煤炭,而對于承擔環境責任的機構投資者來說,這一差別十分重要,這也符合巴黎氣候峰會達成的減少排放承諾。
此次論壇由債券俱樂部、京東金融、衡泰軟件聯合主辦,協辦機構包括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天風證券、開源證券、深圳東陽光、暖流資產、藍石資管、財意志、Ebond、貝塔智投、融孚律所。
11:01 | 宏創控股擬635億元收購宏拓實業 打... |
10:58 | “愛股票APP”等賬號,關閉! |
10:39 | 畢馬威中國長三角高端裝備新質領袖... |
10:39 | 東風汽車與華為戰略牽手 共建智能... |
09:37 | 第十二屆富國論壇順利舉辦 激辯資... |
09:05 | 中金所:豐富產品業務體系 推動中... |
09:05 | 全國首家金融業聯合人民調解組織在... |
09:04 | 飛龍股份:液冷服務器項目已批量供... |
23:32 | 直擊年度股東大會:穿越發展周期 ... |
23:32 | 端午文旅新圖鑒:民俗游點燃消費熱... |
23:32 | 多地市內免稅店接連落地 入境消費... |
23:32 | “小接口”大生態 國產手機巨頭聯...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