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3月15日,有消費者向《證券日報》記者投訴稱,自己借了一個怪獸充電的充電寶,歸還后,竟然還在扣費。2021年4月份,怪獸充電頂著“共享充電第一股”光環登陸納斯達克,市值曾高達21億美元。但截至3月15日,其市值僅剩2.35億美元。
記者查詢黑貓投訴平臺發現,無論是怪獸充電還是小電科技等共享充電寶頭部品牌,幾乎都存在“易借難還”導致多扣費,扣費標準很“任性”以及價格誤導等問題。
彼時,與怪獸充電一起沖擊上市的還有小電科技。但近日,小電科技被曝計劃裁員2000人,多個部門裁員比例達50%,主要涉及BD等一線業務人員。
怪獸充電近日發布的財報也并不樂觀,整個2021年,怪獸充電營收為36億元,較2020年增長27.6%。凈虧損達1.246億元,而2020年凈利潤為7540萬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調整后的凈虧損為9390萬元,而2020年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126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在連續五個季度實現盈利后,怪獸充電在2021年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接連虧損。
有研究機構報告分析,從2015年最早入局的“三電一獸”,分別是小電科技、街電、來電、怪獸充電,占據了市場90%以上的份額。進入2020年,行業品牌從幾十家發展到現在的成百上千家。第一梯隊的“三電一獸”明顯受到市場擠壓,品牌切換的壓力、直營團隊的運營壓力也隨著成本及競爭而驟升。
重壓之下,為了減小運營壓力,各大品牌都在嘗試推廣代理模式。《證券日報》記者在搜索引擎中發現,怪獸充電、小電科技等品牌充電寶企業均發布了加盟代理的付費廣告。“共享充電寶百元代理可開啟創業”“共享充電寶代理如何月入十萬”的話語充斥在這些廣告中。
一位接近小電科技的人士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小電科技人員調整的原因或與其想從直營轉代理有關。此前,小電科技九成點位都是直營,其在代理模式的布局落后于同行。”
另外一家共享充電寶企業人士則告訴記者:“代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代理買機器(充電寶),這樣分成高,品牌可以給到代理八成的分成,然后假設代理給商家分五成,代理就可以賺三成。第二種是商家直接從品牌買機器,如果是給了機器錢,那就是直接拿八成的分成,如果沒有,那就是給二成至三成。代理能不能拿到優勢點位,主要看他自己有沒有資源,比如景點,高消費夜店的點位都可以賺到錢。”
但該人士也指出,“現在競爭非常激烈,因此給代理的分成越來越低,目的在于壓縮品牌的運營成本,這也就擠壓了代理的利潤空間。一些代理是無法長期做下去的。”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直以來,盈利模式單一是共享經濟公司的通病。為了緩解盈利難題,會存在部分充電寶品牌通過充電寶漲價、提高歸還門檻等方式提高收益。但這并非長久之計。各共享充電寶公司亟須構建新的增長路徑,基于海量用戶和商戶建立強大網絡渠道,在數據、流量、場景上做深耕,以解決盈利難題。”
“各家之所以選擇代理模式,還是基于成本的考慮,因為代理比自營成本低很多,但這樣服務品質不好把控,代理能否賺錢還要看營銷手段以及品牌自身。目前充電寶各家差異不是非常大,且都沒有具備核心競爭力。”陳禮騰表示,“起碼到目前,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還沒有得到驗證。”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