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4月14日晚間,金字火腿發布了2020年年報。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0億元,同比增長152.32%,其中線上銷售14172.72萬元,同比增長87.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930.1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78%;扣非凈利潤為9991.88萬元,較上年同比增長451.64%;業績指標向好,未來增長動能充足。
同時,金字火腿也披露了2021年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13萬元,同比增長23%。
這也是金字火腿持續實現高增長的第二年。2018年金字火腿開始大力發展特色肉制品,2020年開始拓展個性化定制品牌肉,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結合2020年年報來看,金字火腿已經從單一火腿生產廠家成功轉變成為肉制品品牌消費企業。歸納來看,金字火腿增長趨勢明確,發展后勁充足,或已進入發展快車道。
從單一火腿企業進化為品牌肉制品企業
通過年報可以發現,2020年,金字火腿依托火腿品牌和技術優勢的優勢,重點發展特色肉制品和個性化定制品牌肉兩大板塊,傳統肉制品業務同比增長99.9%。個性化定制品牌肉業務發展迅猛。正是因為這兩塊業務的高速增長,撐起了公司的業績爆發性增長。
相比火腿業務,特色肉制品如香腸、臘肉、醬肉、淡咸肉等肉制品烹飪更方便,更適合當代人快節奏的生活;由于消費者的消費頻次更高,生產的周期更快,更容易出現大單品,金字火腿的成長變得更有潛力。
而個性化定制品牌肉類業務,是指按客戶要求向其提供分割后的指定部位、形狀的肉品。金字火腿在投資者交流會議中曾介紹:定制品牌肉業務通過生鮮電商、社區電商等各類快速發展的新渠道直達用戶,滿足其便捷肉制品消費需求,也可滿足中央廚房,食品加工企業等定制化標準化原料供應需求,成為其穩定的供應鏈合作伙伴。
2020年,金字火腿特色肉制品和定制化品牌肉銷售額已經占總營業額的76%,這說明金字火腿從單一火腿企業升級為綜合肉制品企業的戰略目標已經初步實現。成功切入特色肉制品大賽道的金字火腿有望乘此趨勢繼續爆發性增長。
產品、市場、品牌等核心優勢持續增強
通讀一季報和2020年年報,金字火腿管理層大力實施專業化、品牌化、人才化的經營策略,并在產品、渠道、團隊、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準備。
2020年,金字火腿線上銷售14172.72萬元,同比增長87.5%。線上渠道在天貓、京東、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均開設直營店鋪,并積極與生鮮電商、社區電商、直播電商等開展合作。根據今年一季度的天貓、淘寶數據,公司在火腿、咸肉、金華臘腸類目下銷量均位于第一名,在廣式臘腸類目下銷量第二名。線下進入連鎖餐飲酒店、食品加工、精品商超賣場等眾多渠道,結合團購企業采購等線上線下同時發力構建多元化的銷售渠道。
同時,金字火腿積極探索現代化生產工藝,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提高了火腿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安全化水平,達到品質、風味、安全的全面提升使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公司承擔研究的項目《傳統特色肉制品現代化加工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得2019年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公司也是《金華火腿》、《中式香腸》國家標準和《發酵肉制品》國際標準主要起草單位。
專注中式肉制品發展后勁更強
年報顯示,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加快,中式肉制品因為其原料純、口味正、營養好等優點,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我國的中式肉制品產業還處在區域品牌多而散的階段,產業集中度還很低,未來必將走向整合集中。在消費、產業雙升級的趨勢下,像金字火腿這樣有產品、品牌、渠道、技術等綜合優勢的品牌企業競爭優勢更為明顯,在競爭中勝出的概率會更大。
金字火腿表示,將培育爆款,打造大單品,重點推出大肉香腸、火鍋火腿、淡火腿等新品,讓火腿進入火鍋、燒烤等消費場景,提高消費頻次,擴大消費總量。推出火腿XO醬、火腿干貝醬、回鍋肉等佐餐類產品,進入即食熟食領域,把美味、健康、營養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在渠道上,大力拓展生鮮電商、社區電商等新興渠道合作,不斷開發餐飲酒店、食品加工、商超賣場等線下市場。
今年1月份,金字通過競拍拿到172畝土地,擬用于新建C2M數字化超級工廠。從年報、一季報看,金字火腿或已切入高速增長的肉制品賽道,此時擴大產能,可見公司管理層對于未來公司發展的信心和適應未來創新發展戰略與格局。金字火腿這一老字號將在品牌、渠道、趨勢和實力的助推下迎來持續的業績增長和發展壯大。(記者/吳文婧 見習記者/馮思婕)
(編輯 李波)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