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科創板首批受理企業之一,江蘇北人從上月起就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機器人組裝代工廠”、“不生產機器人的機器人公司”等說法,也開始在網上流傳。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日采訪了行業內多位專家并實地探訪了江蘇北人,以進一步了解公司的科創含量。公司創始人之一、副總經理林濤向記者表示,“很多人認為系統集成商提供給客戶的核心是機器人工作站或生產線,其實我們真正提供給客戶的是技術+服務,是以產品為載體的高效生產力。”
在談及公司的“科創含量”時,林濤特意提及江蘇北人參與研發的運載火箭貯箱智能焊接裝備與工藝,“已成功應用于長征運載火箭多個型號,實現運載火箭貯箱的生產整體效率提高30%以上,產能提高60%以上,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成立十年沖刺科創板
蘇州工業園區,青丘巷1號,就是江蘇北人所在地。
這家明星企業的全稱是江蘇北人機器人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定位為“專業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林濤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了江蘇北人的發展歷程。
2010年,公司成立;2011年,開始為通用汽車提供機器人系統集成服務;2014年,公司承接了國家火箭燃料箱智能焊接項目,為國家航天事業的騰飛貢獻力量;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19年,沖刺科創板。
證券時報記者在江蘇北人采訪時還了解到:3月18日,江蘇北人向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文件;3月22日,江蘇北人成為科創板首批受理企業;4月3日晚間,江蘇北人成為國內第四家進入已問詢狀態的企業。
將生產力變成
“高效生產力”
在江蘇北人2.5萬平方米的廠房內,林濤指著一個汽車輪罩產品說,“這個產品不是一道工序就完成的,而是分成了若干道工序。這些工序究竟誰先誰后?又如何確保最終成品質量過關?都是系統集成商要做的工作。我們既要保證高效率,又要保證高質量。”
想要了解江蘇北人的“科創含量”,就要先了解工業機器人行業。
工業機器人行業按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下游和行業應用。
上游為減速器、伺服系統、控制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生產;中游為工業機器人本體生產;下游是基于終端行業特定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主要用于實現焊接、裝配、檢測、搬運、噴涂等工藝或功能。
“對機器人系統集成這個行業不熟悉的人,可能會有一些誤解。”林濤向e公司記者表示,“系統集成不是簡單的從A企業買來機器人,然后到B企業直接安裝上。它其實是個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工作。”
“系統集成就是為終端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它提供的不只是設備,而是做這件事的解決方案,由系統集成商把標準產品‘機器人’,變成非標的系統裝備。”林濤解釋說:機器人本體是不能直接干活的,它必須配合一定的工藝設備、制造工藝及軟件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要通過系統集成商的集成工作之后才能成為真正的制造裝備。
他進一步打比方說:機器人就相當于人的手臂,有力氣,但還需要使用焊槍等工具,如果用公式展現的話,就是“手臂+工具=生產力”;而制造工藝是方法,軟件則相當于人的大腦。這樣公式就變為“手臂+工具+方法+管理=高效生產力”。“很多人認為系統集成商提供給客戶的核心是機器人工作站或生產線,其實我們真正提供給客戶的,是技術+服務,是以產品為載體的高效生產力。”
突破國外技術封鎖
招股說明書顯示:江蘇北人的主營業務為提供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智能化的系統集成整體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及智能裝備行業占據一席之地,尤其在汽車金屬零部件柔性自動化焊接和高端裝備制造業智能化焊接領域擁有突出的競爭優勢。
依靠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項目經驗積累,公司還在航空航天、軍工、船舶、重工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拓展業務,開拓了包括上海航天、沈陽飛機、沈陽黎明、卡特彼勒、西安昆侖和振華重工等在內的多家大型客戶。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參觀區的入口處,注意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以及戰機模型,這些“大國重器”背后,都有江蘇北人的參與,也體現著江蘇北人的“科創含量”。
林濤向記者表示,江蘇北人近年來在高端裝備智能化焊接領域持續投入,作為主集成商與上海航天某研究所聯合建設國家發改委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航天領域首個數字化車間。該數字化車間主要負責運載火箭箭體結構的生產制造,箭體結構是火箭的關鍵部件,具有大尺寸、輕質、薄壁、復雜等典型特征,是運載火箭運載能力和部署能力的重要因素,“江蘇北人主要負責運載火箭貯箱智能焊接裝備的開發和實施。”
據介紹,由上海航天某研究所、江蘇北人合作研發的“運載火箭智能焊接裝備與工藝”,已成功應用于長征運載火箭多個型號,實現運載火箭貯箱的生產整體效率提高30%以上,產能提高60%以上,生產車間用工減少30%以上,“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攻克重大技術難關,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鑒定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年營收復合增長50%
世界上第一臺機器人誕生于1954年,我國機器人研發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2013年,中國以高速增長態勢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20%以上。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工業機器人在我國的年銷量從3.7萬臺躍升至13.8萬臺,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9%。
其中在2017年,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市場銷售,這超過歐洲和美洲的銷量總和。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的分析,2018年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約為16.5萬臺,2019年至2021年將會以20%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其中2021年銷量將達到29萬臺,占全球市場銷售份額的46%。
這也意味著,工業機器人在中國前景廣闊。
21世紀以來,為了實現工業機器人及相關產業加快升級,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工業機器人支持政策,國內系統集成商逐漸進入市場。《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大力推動包括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行業在內的重點領域突破發展。伴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以及智能制造的大力推進,國內系統集成商開始逐漸搶奪市場,進入“進口替代”的快速發展階段。
而對于江蘇北人來說,該公司的發展也與整個行業的高增長態勢相符合。
2016年至2018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83億元、2.51億元和4.13億元,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50.26%;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428.88萬元、3405萬元和4841.49萬元。隨著公司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規模呈同步增長趨勢,復合增長率達41.18%。
專家:技術含量很高
“我們平時主要進行業內交流,這次聽說外界認為機器人系統集成沒什么科技含量,就是買來機器人組裝一下,這讓我感到非常驚訝。”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曉剛表示,工業機器人本體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礎,而下游機器人系統集成則是工業機器人工程化和大規模應用的關鍵。“系統集成實際上是把產品、工藝、軟件串聯起來,對于整個自動化制造業來說,都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環節。”
宋曉剛介紹說,工信部2016年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中明確指出,“培育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商及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充分利用外包服務、新型租賃等模式,拓展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市場空間。”該規劃中指出,機器人產業“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從市場規模來看,系統集成規模一般約為本體的3到5倍。優秀的集成商面臨著很大的潛在市場,有很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宋曉剛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空間廣闊但是小企業眾多,像江蘇北人這樣規模的算得上是鳳毛麟角。”一位機器人領域專家向記者表示。
談到機器人系統集成商的科技含量問題,該專家認為,“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行業是機器人產業鏈上技術含量很高也是很基礎的,是將技術實現為生產力的重要環節,系統集成行業國內外都非常重視。”他進一步解釋說,“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行業就是要將控制系統(電子)、機器人本體(機械)、工藝(焊接工藝等)集成在一起,形成高效運轉體系,實現數十甚至上百臺機器人有條不紊配合工作,無疑是技術難度很高的。”
19:15 | 珠海港:5月19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19:15 | 眾生藥業:集中資源優先支持推進研... |
19:15 | 眾生藥業:公司將持續推進來瑞特韋... |
19:15 | 中鹽化工: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 |
19:15 | 中信海直: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19:15 | 中山公用:截至4月30日公司股東總...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始終高度重視應收賬... |
19:15 | 中山公用:公司高度重視對投資者的... |
19:15 | 中聯重科:公司第七屆董事會第五次... |
19:14 | 中航西飛:公司及子公司陜飛依托大...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5月9日股東戶數為18... |
19:14 | 中航機載:截至4月30日股東戶數為1...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